来源:2020-04-09 | 人围观
2018年3月,重庆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并在全市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指导全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一年多时间过去了,重庆“优质服务基层行”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有哪些进步?对此,我们就此对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 胡彬
2018年,国家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来,重庆结合实际,针对基层医疗卫生结构不合理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围绕“发展、服务、提质、获得感”四个关键词,重构体系,综合施策,强化内涵,提升品质,扎实推动工作开展。
为了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我们通过做加法、强保障、强支撑,采取政策叠加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基层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出台了两个配套文件,一个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办法,一个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等级,所有专家分为ABC三级,采用逐级创建和动态计分管理方式,严格管理,形成双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整的机制。
在18个区县探索建立“医通、人通、财通”的区县域医共体,推进“六个一”管理(一套目录、一个户口、一个账户、一个体系、一张网络、一个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此外,我们还通过制定重庆市美丽医院基层建设标准,探索医防融合发展机制,打造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树立基层卫生文化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大力推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努力构建“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改善群众基层就医体验。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300个左右基层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发挥其在西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沙坪坝区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邓丽
2019年11月2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指导、健康报社主办、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协办的“优质服务基层行”经验交流暨总结大会在重庆举行,我们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了2019年“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提升亮点机构称号。
虽然是社区卫生院,但我们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医疗与公共卫生并重的发展方针,通过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能力,使得居民认可度逐步提高。如今,中心的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对辖区群众的健康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按照《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中心把等级评审与中心的十年发展规划相结合。在区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中心成立了创建办、医务科、护理管理科、院感科等一系列职能部门,将临床业务科室进行合理规化重建,派出人员到二三级医院学习先进等级创建经验,邀请市级专家到中心现场进行具体指导。通过一段时间创建,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患者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得以提高。2019年至今,中心共接收上级医院下转各类患者近2000人次,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升服务,人才是根本。我们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才为支撑,持续改进中心医疗服务质量。截止2018年底,中心拥有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1人;中心设有急诊室、全科诊室、中医康复科、慢性病区、康复病区、口腔科、医技科等12个科室,能为辖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杨晓
为构建“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我们按照市卫健委的《实施方案》和《服务能力评价指南》的要求,加大力度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首先是向先进学习。为了加深中心职工对评审标准的理解,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选派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观摩学习、参加重庆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组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评价指南培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提高创建有效性;另一方面,我们邀请院外专家督导评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督促相关科室整改落实,做到在检查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其次就是提升服务品质。中心兼顾功能与美观,不断改善中心环境建设。在提升医疗环境的同时,创造一个适宜于医务工作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的优质工作环境和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就医氛围。一是门诊大厅环境改造。在门诊大厅新增楼层索引方便病人掌握中心科室分布方便就诊,医生团队信息透明化赢取患者的信任。二是内科门诊环境改善。完善门诊医生工作室功能配备,整合基本公卫,打造宣传氛围浓厚的家庭医生工作室。三是无障碍设施项目改造。中心门诊住院楼入口处设置了残障人坡道,无障碍标示完善,收费室、药房、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处逐一设置了无障碍标识。目前中心无障碍设施完善,并提供预检分诊、导诊咨询、特殊人群绿色通道等人性化的服务。
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黄代翔
自2018年以来,巴南区南泉中心卫生院积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认真组织,围绕等级评审条款标准,对照查找自身“短板”,初步构建了“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目前,经区、市两级专家评审,已达到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甲级标准。
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我们牢牢抓住评价标准理解这个基础,分别邀请各个层面的专家来院讲解标准,并结合实际加深理解。积极组织骨干参加市卫健委组织的培训班,进一步把握标准的实质内涵。
抓住制度和流程健全这个保障,完善党支部和行政的议事规则,梳理明确各职能科室职能职责,完善层级管理和科室间协作机制,重构工作模式和流程。截止目前,共梳理完善制度542个,其中新制定93个。
抓住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这个重点,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值,编制《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指,邀请市内二甲、三甲医院专家长期对临床工作开展指导;每月全院性业务学习2次,各临床科室每周二下午为科室固定学习日;每年开展1次心肺复苏、除颤仪正确使用等急救技能考核。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这个重点、抓住落实和改进这个关键、抓住村居协同这个杠杆,努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创建以来,我们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服务供给有了明显改善,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63人,占比29%;又比如医疗质量安全有了更好保障,2019年上半年同期,甲级病例上升到93.8%,手卫生依从率提高到80%,下转病人增加到66.67%,医疗投诉减少66.67%。
大足区智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钟才能
2019年,在区卫健委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等惠民措施,让广大群众在健康服务,就医问病过程中得到实惠。
创新服务模式,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改变以往“先交押金后治病”的旧服务模式,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模式,病人住院不用先交押金,待出院时结算付费。这种服务方式的改变,既简化就医手续,也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我们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合理配置并整合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探索“医防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让基本医疗渗透到公共卫生服务中,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下村义诊、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知识讲座、入户上门等多种活动,下沉医疗卫生资源。
家医签约让群众得到实惠。目前,该院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1个,2019年辖区内常住人口共签约服务955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签约1044人,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30人;0-6岁儿童签约数671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签约2604人;孕产妇签约数79人。签约同时,我们也对签约家庭开展了相应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针对困难家庭还采取了送医、送药、送健康、送温暖及节日慰问活动共计46人次,从而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