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关注微信 要闻日报 - 要闻日报是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你的位置:头条资讯

新华访谈|张军:让群众有“生态获得感” 让生态成为城市竞争力

来源:2020-05-17 | 人围观

新闻背景:
关注指数:

新华访谈|张军:让群众有“生态获得感” 让生态成为城市竞争力

成都一直在刷新环境治理成绩。2019年成都交出了这样的答卷:全年287个优良天、首次消除重污染天、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这样的成绩背后,成都抓住了哪些关键工作?

主动修炼‘治污’招法,干好‘技术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新华访谈|张军:让群众有“生态获得感” 让生态成为城市竞争力

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接受新华网专访。

  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优良率78.6%,刷新2013年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佳纪录,首次消除重污染天气;市域107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90.7%,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正成为成都最鲜亮的城市底色。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其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成都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探索。首先,我们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形成了一套体系打法。我们大力实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三治一增”,全面打响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每年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650”“626”“620”工程和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保卫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天府净土,一整套“成都打法”固化成型、逐年迭代、落细落实、成效显著。

  其次,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突破一批治理难点。瞄准群众关切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把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突破技术难点,通过建立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式,深入推进精准溯源、精准预测、精准干预,推广应用“走航”监测、“多尺度喷淋喷雾除霾技术”、移动源尾气净化装置等技术。创新推进工作重点,在全国首创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和排放监管制度,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科学运用“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和在线监测平台攻坚扬尘治理。解决市民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持之以恒深化油烟、噪声污染治理,餐饮门店清洁能源改造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案例。

  再次,我们着眼长远整合资源,筑牢一批环保基础。针对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保基础设施处置能力缺口较大、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加快构建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5%,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3.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9.9%;以环保基础设施为抓手提升处置能力,建成危废处置中心二期项目,年新增处置能力6.3万吨,金堂环保发电厂带料调试,龙泉驿15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加快推进,全市239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总设计规模376.7万吨/日,配套污水管网6055公里,其中新改建污水管网1166公里;以全方位、立体化、全要素的天空地一体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为基础支撑生态环保“大监测”,布点建成1191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和210个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整合全市企业工商、用电、税务、二污普等数据,结合固定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涵盖706个行业、7.8万余户的固定污染源动态清单,绘制了污染源电子地图,开发了成都市固定污染源数据管理平台。打造成都数智环境系统,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被选为全国六个优秀案例之一。

  最后,这份“成绩单”也离不开成都市民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减排,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地铁、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绿色中元、文明祭祀,以丝带、鲜花寄托哀思成为成都市民祭祀的一种新风尚;电子烟花、绿色春节,以科技产品替代传统鞭炮为新春佳节增添气氛已逐渐被成都市民所接受,大家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相信,有了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会打赢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新闻背景:
关注指数:

新华访谈|张军:让群众有“生态获得感” 让生态成为城市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成都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怎样的机遇?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将呈现怎样的新局面?

‘办好成都的事,事关全省大局和西南形象’,我们要自觉担当起带头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责任,让生态成为成都鲜明的城市竞争力。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成都确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一极,对成都生态环境治理而言,这为我们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供了接入点和契合点。

  我们立足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布局中迅速找准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开展重大战略研究,以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产业合作等领域为重点,制定深化川渝合作成都工作方案。第一时间搭建了工作架构,联合制定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牵头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成德眉资大气污染防控科技攻关方案(2020-2022)》等,同时,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共同签订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建立市长联席会和局长轮值会议制度,共享监测预报、环境信息、科研技术、治理手段等先进经验,推动联防联控联治深入实施。

  下一步,我们要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的积极推动者,紧紧围绕“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扛起主责、当好主干,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监测预警、统一减排措施、统一保障的格局,推动共建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环保产业发展共促、环境技术交流共商、环境人才资源共享。

新闻背景:
关注指数:

新华访谈|张军:让群众有“生态获得感” 让生态成为城市竞争力

成都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相比,有哪些与老百姓‘生态获得感’息息相关的工作会着重加强?

解决好群众关心的身边事,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群众的‘生态获得感’。

  如何制定好全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需要我们对照形势、问题、发展方向来思考。一方面,相比“十三五”时期,“十四五”时期将进入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水区”,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空间重塑和结构调整任务严峻、群众需求和生态供给矛盾突出、思想认识和责任落实有待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还需深度挖潜等困境,完成既定治理目标、开拓时代新篇还需持续用力。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关注的方面越来越广,关注点越来越细。除了持续关注蓝天、碧水、净土,群众对环境健康、绿色生活方式、固危废设施邻避效应、环境噪声等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也持续升高;结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还会关注我们的公园增加了多少、绿地增加了多少、绿道增加了多少。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如何切合广大民众的诉求、吸引提高民众参与度、提高人民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是一个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民众关注热点,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和重点支持领域,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科学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保障等。研究制定一批重大政策、一批重要举措、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龙头、约束作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到2025年,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土壤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得以严守,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效提升。

新闻背景:
关注指数:

新华访谈|张军:让群众有“生态获得感” 让生态成为城市竞争力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成都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将具体开展哪些工作?

目前,我们落实‘两个现代化’的路线图已经成形,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我市立足成都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围绕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点领域,牵头起草全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意见,制定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现代治理体系行动方案,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监管、市场、信用、法律政策等体系。同时,针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状,开展第三方评估,定性定量明确差距,制定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方案。

  我们将按照“1234567”新时期工作思路,聚焦盲区短板,加快建立健全根植于成都实际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政策体系,创新开展帮扶企业发展、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构建“碳惠天府”机制、完善数智环境成都模式等工作,坚持统筹推进,汇聚制度合力,努力破解深层矛盾,系统提炼成都经验并及时分享。

  目前,我们落实“两个现代化”的路线图已经成形,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在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走在前列,污染防治水平、生态治理成效、制度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环保铁军综合素质均达到全国一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