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5-20 | 人围观
市民在重庆工业博物馆的“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陈列展览观展。首席记者 崔力 摄
5月18日,重庆文博迎来高光时刻。
当日,从“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上传来消息:重庆工业博物馆“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以下简称“重庆工业发展史”)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以下简称“十大精品”展览),重庆自然博物馆“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荣获优胜奖。
自1997年以来,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推介活动已举办17届,获评精品奖的展览体现了国内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高水平。2014年以来,重庆文博界的展览已五度荣获“精品奖”。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重庆文博单位又该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重庆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重庆市博物馆学会顾问、重庆巴文化研究会会长刘豫川,重庆工业博物馆首席专家顾问何智亚和重庆工业博物馆馆长黄亮。
展现重庆工业130年发展历程
重庆日报:“重庆工业发展史”展览有何亮点?展览的人气如何?
黄亮:“重庆工业发展史”展览展陈面积达5000平方米。这座展馆依托重钢工业遗址,采用“无边界博物馆”设计理念,形成工业特色鲜明的展陈空间。
展馆陈列有900余件展品,形成主题鲜明、类别丰富的工业文物体系。展览围绕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30年发展历程,不仅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历程,还展示了重庆工业为中国抗战、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业化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要贡献。
这个展览从建筑设计、展览文本、概念方案、布展设计施工等各方面坚持与国内一流机构合作,全程在国内外文博界、建筑界、艺术界、历史界等多领域专家学者悉心指导下,历经数年精心打磨而成。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
何智亚:“重庆工业发展史”所在的展馆由尺度巨大的工业场馆改造而成,步入其中,观众会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强大的视觉震撼力。
博物馆开放之初,观众以重钢的老职工居多。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地游客来到博物馆,感受这座“泛博物馆”的魅力。作为重庆工业博物馆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我期待更多观众能通过此次获奖了解这座博物馆,前来感受重庆厚重的工业历史和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成果。
获奖得益于史学界和文博界通力合作
重庆日报:此次获奖,对重庆工业博物馆发展有何意义?
何智亚:“十大精品”展览的竞争非常激烈,活动评选出来的展览很有权威性,影响很大。此次“重庆工业发展史”获奖,会推动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建设,极大地提升重庆工业博物馆在重庆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也对提升重庆城市形象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
刘豫川:以本次获奖为例,重庆的工业历史记载了城市发展足迹,是城市个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现这段历史,说明重庆愈加重视对工业历史的研究、保护和利用。
此外,重庆屡次获奖还体现了重庆文博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重庆此前荣获精品奖的博物馆,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重庆自然博物馆,它们都是国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这两家博物馆不同的是,重庆工业博物馆属行业类博物馆,是一个“新生儿”,这说明重庆的博物馆类型变得愈加丰富,行业类博物馆崛起的势头愈加强劲。行业博物馆的发展,大有可为。
周勇:重庆多次涌现“十大精品”展览,这是中国文博界对重庆40年来孜孜以求推动历史研究、文博事业发展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是重庆历史学界和文博界的光荣。
文博展览以文物为基本元素,以历史研究为基础。历史研究是内涵,展览是表现形式,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形成精品展览。以“重庆工业发展史”为例,重庆历史学界对重庆工业历史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涌现了《重庆开埠史》《近代重庆城市史》《重庆通史》等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重庆工业发展史”沿着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30年的历史线索,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以后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重庆的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展出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史学界和文博界40年研究的结晶。
张扬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重庆日报:2019年,重庆的博物馆推出展览200余个,接待观众超3300万人次,参观博物馆已成为市民主要休闲方式。重庆文博单位应如何再接再厉,用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周勇:历史学界和文博界应通力合作,把历史研究好、展示好。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要研究与保护并重。我们看到有些开放的文物建筑,虽然房子修缮得不错,但其中布置的展览并不算好看。这启示我们要在研究文物历史、挖掘文物内涵,在梳理文物真实历史、准确内涵的基础上讲好文物故事,让其真正“活”起来,服务于市民高品质文化生活。
刘豫川:当前,博物馆的展览要做到少而精,线上线下并重。线下方面,举办高质量的展览,市民通过预约等方式来馆参观;线上方面,通过策划数字展览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博物馆展览,体会城市厚重历史。
重庆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东部地区一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认为,今后重庆要多推出一些特色鲜明的专题性博物馆,尽量避免同质化。
重庆日报:重庆的文博事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发力?此次获奖对提升重庆城市形象有何意义?
刘豫川:2010年,重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和西藏的25家博物馆携手同行,成立了西南博物馆联盟。该联盟已成功合作举办了“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等精品展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川渝文博单位更应加强合作交流,通过联合研究利用巴蜀文化资源、举办展览、策划活动等形式,丰富两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活力。
周勇:重庆文博界多次涌现“十大精品”展览,这对张扬重庆的文化内涵,增强重庆人的文化自信,彰显“两江四岸”独特魅力,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获此殊荣,我们更应通过深化历史和文物研究,活化利用文物,更加充分地展示重庆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形象。 本报记者 赵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