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9-14 | 人围观
記者一路驅車來到寧夏彭陽縣孟 鄉草灘村,探尋一段塵封了80年的長征往事。在一座古樸的莊院里,退休返鄉的虎俊隆指著一孔窯洞的牲口槽對記者說,2015年,他翻修自家老宅時,就是在這里挖出了一顆手榴彈和兩枚手雷。手雷和手榴彈是何人所埋?又因何被埋于此地?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三枚“光榮彈” 兩家魚水情
■解放軍報記者 李 蕾 通訊員 王 杰
山水無阻,風雨兼程,記者一路驅車來到寧夏彭陽縣孟 鄉草灘村,探尋一段塵封了80年的長征往事。
在一座古樸的莊院里,退休返鄉的虎俊隆指著一孔窯洞的牲口槽對記者說,2015年,他翻修自家老宅時,就是在這里挖出了一顆手榴彈和兩枚手雷。
手雷和手榴彈是何人所埋?又因何被埋于此地?為了找到答案,虎俊隆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走訪調查,紅軍小戰士郭文海的名字漸漸浮出水面。這些手雷和手榴彈是他和戰友為自己準備的“光榮彈”。
1935年,年僅14歲的郭文海成為中央紅軍第三軍團的一名戰士,不久便跟隨部隊開始長征。後來,他在臘子口戰役中左腿負傷,和其他兩名戰友落在了隊伍的後面。同年10月9日,郭文海3人拼死趕上了夜宿彭陽古莊院的部隊。
然而,第二天天不亮,大部隊就要繼續行軍。因體力不支,傷情缺乏藥品進一步惡化,郭文海和戰友再次掉隊了。
為了減輕負擔,他們將隨身攜帶的、準備在危急關頭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手榴彈、手雷就地掩埋在所住窯洞的牲口槽內,繼續追趕大部隊。但沒走多遠,他們暈倒在古莊院附近的草地里,湊巧被一早干農活的虎林周、虎儒林兄弟倆發現。
“雖然當時不知所遇何人,但從3人扎著綁腿、衣著破爛且身負重傷來判斷,他們應該是掉隊的紅軍傷病員。”虎林周的佷子虎志武告訴記者,虎林周當即讓虎儒林趕回家中叫來三弟虎倉周,將受傷的紅軍戰士攙回家。
家中沒有藥,虎林周便用土辦法為他們治療。經過一夜休養,精神狀態略有好轉的3人決定去追趕大部隊,虎林周極力挽留,只留下了傷勢較重的郭文海。
“為了掩護郭文海的紅軍身份,大伯逢人便說︰‘這小子是我要來的兒子’,鄉親們對此深信不疑。”虎志武說,虎林周特意為郭文海取了新名——虎路生,意為在長征路上絕處逢生。
郭文海在虎家住了一年多時間。在這期間,他種田耕地,打短工,還和虎林周一起做長工。1936年底,郭文海辭別虎家兄弟重返紅軍部隊。
“以前听大伯說起過,1939年郭文海曾和一位戰友專程回孟 探望家人。後來打仗就中斷了聯系,直到1952年再次回來,並且長期保持書信往來。”虎志武回憶說,歸隊後的郭文海始終記著虎家的恩情,不論何時都深懷感恩之心,還特意將自己的次子取名郭虎宗。
如今,郭文海當年住過的虎家老院已廢棄。查得手雷和手榴彈的“身份”後,虎俊隆專門在古莊院開闢了一孔窯洞,為郭文海和虎家設立展廳。這3枚跡斑駁的“光榮彈”靜靜地躺在陳列櫃里,繼續向世人講述著這段見證魚水情深的紅色記憶。
虎俊隆說,希望後人能夠從普通人的角度感受長征的不易、紅軍戰士的不易、革命勝利的不易,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