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8-31 | 人围观
荆楚网讯(通讯员姜元曙 徐俊)在英山县陶家河乡,有一座牛背脊骨山,这里流传着红军当年的故事:1934年10月28日,国民党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围剿红25军,红25军军长徐海东带领红军战士,在地面部队围攻、空中飞机轰炸的处境下,在牛背脊骨山战斗3天2夜。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胡家垸村里,有一位面庞黝黑、身材墩实的中年汉子。经过他多年的苦心打造和经营,胡家垸村树更绿、花更红,红色旅游业开始蓬勃兴起,村民们也在他的带领下治穷根、奔富路。他就是退伍军人、英山县陶家河乡胡家垸村党支部书记胡顺。7月22日,胡顺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他的故事。
军旅生涯催开梦想花朵
1972年出生的胡顺,家住牛背脊骨山脚下,步行一小时可到山顶。从小到大,他耳濡目染,听乡亲们口口相传着山顶上曾经发生过的战斗故事。他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装,扛上钢枪,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1992年,梦想实现了,他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军人。4年的军旅生涯,他两次荣立3等功,入了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正是当兵的这段经历,磨练了我吃苦耐劳、越挫越勇的精神和铁一样的意志。”他坦言,部队不仅给了他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也给了他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部队因公负伤后,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军营,又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胡家垸村。
此时面对牛背脊骨山,他心头有些不好受:山间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山下的村民住着低矮的房子,仅能温饱肚子。“想要牛背脊骨山不被遗忘,就要围绕这座山做好红色旅游开发文章,这样才对得起长眠在山上的先烈们。”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让牛背脊骨山变成“红军山”!
图为:胡顺回到村当上党支部书记后新修的通村通湾公路 徐俊摄影
红色情结浇开漫山杜鹃
脱下军装后,他有出外发展的机遇,两个哥哥在北京等地当老板,生意红火,邀请他去共同发展,但内心里那个红色情结,羁绊住他离开家乡的脚步。
他反倒做起两个哥哥的思想工作,支持他在家乡搞红色旅游开发。胡顺描绘出的蓝图,让两个哥哥看到了前景,决定投入资金支持他创业。
2011年,他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将牛背脊骨林场2000亩地承包了下来。他的想法是,第一期工程兴建小别墅、食堂、停车场,打造成休闲避暑山庄;第二期兴建一座高档宾馆和餐饮中心;第三期则把公路延伸到山顶,在山顶建设红色观光景点。
从他家到山庄只有一条人行路,要修建山庄,必须首先解决交通问题。说干就干,他请来挖机、拖拉机和工人,开始了修路工程。历时5个月,山庄的水泥路修通了。这条公路宽5米,全长2公里。有了这条路,他的第一期工程,就能如期动工了。
2013年3月,这片沉睡了多年的土地,开始燥动起来。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建筑工人也住进了工地,别墅、食堂、停车场等项目开始动工。同时,对漫山的杜鹃花进行移密补稀。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开发,昔日荒凉的牛背脊骨山,已被胡顺打造成一处世外桃源:山上杜鹃红遍,苍松挺拔;山庄里溪水潺潺,游鱼阵阵;小别墅一排排,别具一格……牛背脊骨向世人撩开了她迷人的面纱,开始迎来一拨拨的游人。
图为:胡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建起的小洋楼 徐俊摄影
责任担当激活红色文章
胡顺敢闯敢干的精神感动着全村村民。2014年,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挑起支部书记重担后,他和村委重新规划了村里的旅游发展布局,将重点放在围绕牛背脊骨山做活红色文章上。在他的建议下,山顶战斗遗迹一步步开发出来。村委会多方筹措资金,将简易公路兴修到山顶,山顶的战壕、炮台等战争遗迹被复原,修建起了高耸的红军纪念碑。
随着红色游的兴起,”红军山“吸引了外界的瞩目。2017年,有5000多游客来此重走红军路、避暑赏花。全村干群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胡顺创办了牛背脊骨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注册了“牛背脊骨”、“陶阳春”、“月乡明”3个商标,合作社每年安排贫困户就业3000人次,并优先安置了伤残军人及退役军人16人就业。在他的带领下,村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新发展茶园200亩,药材连片基地35亩,观光药材基地30亩,苗木基地30亩。2015年,胡家垸村被评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
图为:胡顺带领乡亲们围绕“将军山”开发的旅游产业和产品 徐俊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