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2-12 | 人围观
中新社成都2月7日电 题:118岁老人六世同堂的春节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咔嚓”,随着照相机快门一声轻响,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就此定格。镜头里,118岁老人朱郑氏怀抱着11个月大的第六代孙站在挂满红灯笼的桂花树下,身旁簇拥着数十位后代,灿烂的笑容绽放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
家住成都市双流区胜利镇的朱郑氏,生于1900年农历八月初二。对于这位被网友亲切称呼为成都“最牛00后”的老人,农历正月初三是一个和她生日同等重要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她的儿孙都会依照“正月初三走亲戚、拜长辈”的四川民俗,为她拜年贺新春。
己亥年正月初三。又到一年的“大日子”,朱郑氏一早就换上绣花棉袄和红帽,坐在院中桂花树下和儿孙唠家常。“祖祖新年好!”“给高祖拜年了!”……吉祥话此起彼伏。见到襁褓里的第五代、第六代孙,朱郑氏还用略微颤抖的手塞给他们压岁红包。
“现在每天都可以吃腊肉香肠,我小时候过年才能吃这么好。”回忆儿时的年味,朱郑氏遗憾地说,她十分想念一百年前过年时商贩沿街叫卖的糖豌豆,可惜现在年轻人零食品种多,却不知道什么是糖豌豆了。
孙女朱代芳长期在朱郑氏身旁照顾老人起居。“奶奶这两年听力下降,走路也需依靠助行器。”朱代芳回忆,虽然行动不便,但为这个家忙活了一辈子的朱郑氏仍“闲不住”,看到小辈在院子中择菜、喂鸡,还会争着来帮忙。
相比清炖排骨和肉丸子,朱郑氏更喜欢吃回锅肉、凉拌鸡等“有味道”的菜。“去年婆婆生病,怕老人不好消化,我们就把肉切碎了来炒,做成‘回锅小肉块’。”朱郑氏小儿媳陈玉华说。
这几天川西大地天气晴好,到处春意盎然。日头渐渐升高,小院也越发热闹。有人带来了一张十余年前的“全家福”。照片中朱郑氏端坐正中,模样和现在差别不大。前排有一名穿校服的男孩,他是朱郑氏的第五代孙胡军,如今已身为人父。
“我们这个大家族每年高祖生日和农历正月初三都会聚会,高祖在,联系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纽带就在。”胡军怀抱着朱郑氏的第六代孙感慨。
招呼完院中亲友,朱郑氏慢慢踱回自己的房间,在红色衣柜中取出一个洗得发白的花布口袋。“有的年轻人出国旅游过年,有的年轻人要上班,但他们知道我爱漂亮,提前给我送来了帽子。”朱郑氏小心取下缠绕在花布口袋外的毛线,从袋中拿出帽子,向大家展示。
由于村里做“九大碗”(川西平原农村的特有宴席类别)的厨师回家过年,今年的团年饭由朱郑氏的孙媳妇唐素华操办。“今天有10多个孙女、孙媳妇来帮忙,我们准备了30斤猪肉、20斤鸡肉,从早上5时忙到现在。”唐素华介绍,不仅有东坡肘子、麻辣鸡块,还有老年人最爱的糯米饭。
饭菜飘香。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朱郑氏端起一杯果汁敬向儿孙,示意团年饭开始。“现在吃的穿的都有,看到儿女这么大、孙子这么大、院中的桂花树这么大,我什么愿望都满足了。”朱郑氏笑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