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9-26 | 人围观
近日,我市印发《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西部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
作为“天府之国”的“富乐之乡”,绵阳如何运用独特的精神印记,讲好“文旅故事”、做好“文旅文章”?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绘就蓝图,迈向更美好的诗与远方。
目标
实现“四力”提升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强市
作为中国科技城和李白故里,绵阳享有“老天爷馈赠”的秀美风光,不乏“老祖宗传承”的灿烂文化。
有实力和底气,在当前文旅进一步融合背景下,如何抢占先机?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立足资源和发展实际,又着眼长远。在总体目标方面,我市文旅发展将全面围绕提升绵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到2025年,建设成为西部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
何为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意见》“给出明确“画像”——从文化强市方面讲,深入挖掘、转化我市历史、民族民俗和现代科工等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从旅游强市方面讲,实现绵阳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显著提升,旅游总收入、外地来绵游客数较2019年实现翻番。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各地资源、情况不同。《意见》提出,着力构建“一个核心枢纽、三条精品线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全市文旅经济发展新布局。
其中,“一个核心枢纽”,即把江油建成国际化国家级李白文化圣地和四川省枢纽性文化旅游发展基地。三条精品线路即以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文旅品牌为目标,依托江油建设李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打造“白马西羌·民族风情”文旅品牌为目标,依托北川和平武建设白马西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打造“三线记忆·革命激情”文旅品牌为目标,依托城区和梓潼的两弹城建设“三线记忆”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支撑
实施七大工程明确发展路径
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这是《意见》的总要求,也是动员令。
市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意见》围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将重点实施的“七大工程”,为绵阳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立柱架梁”。
记者梳理《意见》看到,“七大工程”具体即:文旅融合示范工程、研学旅游促进工程、文创产品开发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工程、文旅开放合作工程、“文旅+”融合创新工程。
“‘七大工程’既基于我市发展实际情况,又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内容丰富,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其中部分内容是我市创新性的举措,具有独特性。”该负责人说。
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为例,我市将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计划,构建嫘祖、大禹、李白等历史名人文化展示、纪念和传习体系。该负责人表示,绵阳有历史人文之美,这是历史积淀的文化养分、绵阳独特的精神印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就是要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响绵阳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还需要强有力的主体支撑。
绵阳深知,发展文旅经济是大势所趋。抓文旅经济,就是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意见》明确,我市还将培育文旅经济发展主体,通过支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培育一批文旅特色小镇、壮大一批文化旅游企业、做强一批文化艺术团体,实现文化旅游在现有基础上跨越式发展。
保障
补齐发展“短板”展示绵阳魅力
细心的人不难感受,近年来,绵阳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抢抓文旅融合机遇,李白文化产业园、梓潼两弹城等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文旅经济发展新趋势,我市文旅资源在挖掘、提升、集成方面都还有不小差距。存在文旅精品不多、产业不强、要素供给不配套、融合发展不充分等短板。
如何将丰厚“家底”不断提档升级、延伸开发,让游客真实的感受属于绵阳的文化旅游独特魅力?
对此,《意见》提出将采取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软硬件水平的“五大措施”,包括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推动文化旅游便民惠民利民、建立文旅营销推广体系、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
如今,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消费升级尤其重要。
“文化和旅游产业开放性强、关联度高,要加快文旅融合,更要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融合。”市文广旅局负责人说,《意见》提出,推动重大项目、重点景区补链升级、丰富业态、增加功能、加快发展,开发文化内涵丰富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引导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示范园区,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集中度和活跃度。
为推动落实,我市提出,将在金融、财政、用地等方面建立机制,提供支持。并且,将贯彻落实“天府万人计划”天府文化领军人才项目、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五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