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关注微信 要闻日报 - 要闻日报是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你的位置:头条资讯

去空阔宏论 探旅游企业复工之难

来源:2020-03-08 | 人围观

这次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经超过一个半月,旅游行业对疫情影响的探讨几无停息。最近,随着疫情防控好转、各行业相继复工、线上各类论坛开播,业界似乎也弥漫起一股焦躁和烦闷情绪。也就是,坐而论道者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旅游企业却不解所云、急盼支招?


业界情绪之烦躁


企业界的焦躁与苦闷,可从网上文章的一些言论和反馈看出,集中表现为对一些大咖论点的不满和排斥,例如:

图片5.png

企业反感空泛的形势研判。这段时间,由于各路大咖聚焦疫情影响,各类观点都先后亮了出来,有些企业对一些分析和研判不认可,认为那些论断既不接产业的地气,也没有多大参考价值。有关专业智库机构近日也要求其成员,下一步要尽量减少从宏观和整体角度探讨疫情,要着重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比如,针对旅行社、导游、艺术创研、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市场管理、国际交流等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说明企业的感受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感触而发的。


永远不错的论断让人无语。旅游产业虽然面宽但不宏大,探讨疫情影响主要应是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聚焦到一点上就是针对眼前或全年影响。若对此熟视无睹,反而一下就扯到中国经济宏观增长的基本面未变、旅游需求的基本面未变,再得出任何什么结论,那肯定就是稳妥无误之见,但也难免成了无的放矢之论。道理很简单,没有人让你宏论旅游业发展态势,需要你谈的是眼前事和怎么办。这就如同该请微雕技师做的小活,却找来了建造庙堂的大国工匠,虽然手艺都不错,但路数差别太大了。

图片6.png

旅部宣布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80%


扶持政策是甘霖还是虹霓。与“非典”时期相比,我国财力强大了很多,面对新冠疫情又这么重,政府和各部门自然要出台大力度的扶持政策,这是很自然的。据报道,国家财政已拿出了1000亿多的资金。现在旅游企业急切想知道的是,这些扶持政策有多少可以享受到。原因并不复杂,我国是全球产业结构最完备的国家,各行各业的业态非常之多,哪些扶持是能够落地的,哪些政策是好看而享受不到的,不会是多么罕见的现象。文旅部2月初就宣布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80%,结果近一个月了,实际落实的才34亿,说明政策落地远不是那么容易。


产业转型畅想让人茫然。在这个特殊时期,提请企业考虑发展的转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可能立马做得了,企业负责人头脑中种下这颗发展思路的种子就不错了。眼下企业焦头烂额的事情很多,再过2个月预计旅游市场就开始恢复,企业重点自然就向那儿转移。因此,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没有用;期望它一下子向好、一口吃个胖子,也没有用。有些业界大咖提出了若干转型思路,像什么“互联网+”、“智能化+”、“数字科技+”、“新媒体+”等,对以打价格战为主的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一是显得过多了,它一下承担不起;二是有些转型思路过于时尚,谈起来好听,但未必行得通,有些思路还只是实验室的“概念性思路”。


复工阶段的企业之难


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论点,旅游企业所期望得到的救助有二:一是在当前缺乏客源的情况下,如何早一点撬动市场?二是全年的收入损失怎么办?一旦疫后客源市场逐步恢复,旅游企业自然就将注意力转向了经营。因此,业界讨论对企业的救助,重点应聚焦于此;至于这个行业发展向何处去,只有旅游部门、研究者和很少企业家关注。目前来看,业界讨论与企业关注点存在一定的偏差,大致表现如下:


复工在旅游与生产性企业间的迥异。2月中旬以来,随着个别景区开门,其它旅游企业陆续开业,这与全国其它行业的复工进程差不多。但稍微比较就会发现,旅游与生产性企业的复工有根本性的不同,旅游业是以服务流动客源为工作对象的,由于当前还处于疫情防控期,虽省以下逐步实行分级分类防控管理,但能够流动的只是少量不得不出行的公务旅行者、商务旅行者,这个数额是很少的。这就造成一些旅游企业虽已复工但几乎不能复产,开门营业以后的开销反而更大了,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明显不同。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旅游企业期望获得救助的时段较明确。也就是没有客源和客源不足的时段,企业觉得生存最为艰难。按照疫情防控专家的预计,新冠疫情的解除可能在4月底,也就是大约3个月时间;之后,还有客源市场逐步恢复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段里,旅游企业能够做些什么?外部力量能够提供什么帮助?这是企业复工以后最为着急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这段时间如何少损失一点,如何为全面恢复旅游接待做好准备。


业界大咖与旅游企业关注的偏差。面对这次疫情的影响,官企协研各界的反映都比较快,但是关注点未必是一个层面。较明显的现象是,旅游企业考虑的就是当前怎么办,今年怎么办;业界大咖们则天马行空、纵论驰骋,谈了很多发展趋势、未来前景;协会等中介机构则发了倡议书、发起捐助、组织线上论坛;一些较大的旅游规划机构会同新媒体,开展了研讨疫情的网上直播。说到底,大家关注的背景相同、话题类似,但聚焦点却相差很多,用乡野俚语来说,那就是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甘肃省文旅厅推出“甘肃人游甘肃”活动


面向全行业的药方不大好找。希望在此方面取得突破的,是各级政府、文旅部门和旅游协会,渴望随着防控疫情形势的好转,能够找到所谓的产业发展新机遇、产业振兴的突破口。有的省份提出了“某省人游某省”,估计就属于他们所认为的抓手,但在疫情防控未解禁的情况下,那也只能是一汪不解近渴的“远水”。从旅游多元化的业态,以及缺乏客源这个基本的原材料来看,要找到面对整个行业的一张药方是不容易的,除非是直接对企业补贴钱。否则,只能是根据不同业态、不同情况,做分别的引导或案例示范。


复工期间企业该做些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国人根深蒂固的理念。然而,与以往概念所不同的是,现在仍是疫情的防控期,这个时段旅游企业所能做的,应是尽量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或有利于市场恢复以后的经营。这也应是企业真正关注的一些问题。


要充分享受扶持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非典”时期,业界人士有一个感觉,扶持政策措施不算少,但企业能够享受到的并不多。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旅游部门或协会应该做些深入调研,推出享受扶持政策的若干企业案例,以在全行业发挥引导作用。做这样的调研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做实帮扶工作的同时,有助于摸清行业实情,更有利于行业或国家决策。


努力维护和开拓市场。复工阶段客源很少,不等于就停止开拓市场,只有超前谋划、超前筹备、超前开拓,才能在市场恢复期赢得“开门红”。例如,旅行社可以考虑在研学领域、会展市场、红色旅游等的预先谋划与联络;住宿企业也要随时捕捉商机,如有的酒店住宿被征用为疫情防控工作,有的被复工期的工厂租赁为工人临时宿舍;餐饮企业可积极拓展线上销售,如黄山旅游股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徽商故里,推出了疫情期间的臭鳜鱼礼盒送货上门,还有面向提前复工者的外卖盒饭(30-50元)。

图片4.png

徽商故里(图片来源:徽商故里公众号)


积极尝试多种经营。这是疫情时期应对危机的无奈之举,需要根据资源的依托情况而定。例如,像凯撒这样的大旅行社,挑选境外免税品和生活用品在同业平台上线(趣享销客);一些小型的旅行社做起了“微商”,售卖一些日用生活用品;小型的景区则“靠山吃山”,琢磨利用空阔地盘进行种植和养殖。但是从事多种经营,要注意规避风险,注意陌生领域的一些陷阱和政策界限。上个世纪80年代末政治风波以后,入境旅游一落千丈、国内旅游尚未勃兴,业界曾出现过多种经营的转产热潮,有挖煤的、有搞石油的、有跑长途运输的,但先后都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终未见到很成功的案例。


主动扫好“门前雪”。这是指企业发展当前面临的诸多困难。不同企业、各地企业情况不同,所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有的是流动资金匮乏,有的是存在债务纠纷,有的是员工流失严重,有的是企业机制有待优化,企业负责人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把条件成熟或很紧迫的问题解决一下。


认真思考战略转型。在这样的一段不算多长的时间里,真正搞好发展转型,那可能仅是臆想或扯淡,既来不急、也搞不完。但是可以集中精力,认真研究一下未来发展战略,到底何去何从,朝那个方向发展,都是应该好好研究的。若有了一个可行性的工作思路,等到了市场恢复阶段也可推动发展转型,这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急不得,要慢慢来。


疫情防控自1月下旬开始,若到4月底方可解禁,客流几乎停止流动的时间就占去全年的1/4。加之,疫情在国外发生方炽,能否与我国同步平息,不致对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造成很大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旅游企业的焦躁值得同情,主管部门和旅游协会应悉心听取其忧虑和疾苦,并尽力为之奔走呼号和排忧解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