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2-18 | 人围观
一个有着300余年历史的蒲河大集,让沈阳棋盘山脚下的沈北新区辉山街道,更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
沈阳城市周边的特色农贸集市不少,两只手数不过来。但若论其冠,当属蒲河大集——目前东北地区民间自发形成,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人数最多、历史最久的大型传统农贸集市。
今天蒲河大集所在的辉山街道是2007年12月由老辉山街道与蒲河街道合并而来。蒲河街道的前身是蒲河镇。蒲河镇,原为蒲河城,曾位列明代辽东十八城之一。在明代,这里曾是驻扎军队、屯积军粮和武器的重要军事营垒。
最早闯关东来的一批人激活了这里的民间商业因子。
依山傍水的蒲河地区是理想的栖息地。随着闯关东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自给自足已经难以满足当地人对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需求。于是,一些精明的人就把内蒙一带的马、牛、驴、骡大量地贩运到这里,形成了蒲河马市。
蒲河马市在满足当地对劳动工具需求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当地农民的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于是人们便开始以蒲河马市为中心,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调有余相给。
据《蒲河乡土志》记载,以蒲河村为中心,周边方圆数十里的农民自发地把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到蒲河马市贩卖。久而久之,蒲河马市又扩大成为马、牛、羊、猪、狗、鸡“六畜”与农副产品在同一个市场交易。
公历日期尾数2、5、8是开集的日子。
每逢开集,蒲河大集以蒲河路和沈闫路的十字路口为中心,向四面扩展。往往是天刚擦亮,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潮就汇集于此,叫卖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直到正午时分,满足与欢愉的浪潮才会逐渐退去。
“从我爷爷那辈儿就在这卖,我糊弄你干啥?”一位摊主如此为自己的纯手工、水磨面粘豆包打包票。
或许夸张但又让你无意较真儿。因为蒲河大集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市场内数以万计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一赶集人。来的人,举着糖葫芦,揣着烤地瓜,嚼着炸麻花,想着粘苞米,就这样走走逛逛、聊聊侃侃,在摊主的热情招呼中驻足。买与不买,卖与不卖,全凭个人喜好。
时至今日,昔曰的骡马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占地30余亩的大型传统农贸集市,在为当地村民带去富足的同时,也为留存最原汁原味的东北民俗商业文化提供了载体与依托。
“图个热闹,看个新鲜。”家住37公里之外的李先生,前几年是自己来逛蒲河大集,这两年有了孙子,就把孙子也带来了。
事实上,过年期间,来到这里的人,几乎没有空着手走的。解酒解油腻的冻秋梨、清火消炎的婆婆丁、泛着些许金黄的野生鲤鱼、入秋前晒干的山蘑菇,还有用干葫芦做成的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手工艺品……无论是记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这里几乎能满足人们对朴素年味的所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