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7-22 | 人围观
7月7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把便民服务主题场景提升到社区综合体五大标准配置模式之首。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31日,成都共有73家购物中心。也就是说,成都的市民,出门3公里范围内就有一个甚至几个社区商业综合体。
记者在百度搜索“购物中心便民服务”的相关新闻时发现,成都购物中心便民服务贴心市民的新闻为零。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成都这么多家购物中心,难道都是赤裸裸的销售,就没有一点便民服务举措吗?
“我们去购物中心主要就是吃饭看电影,根本不会认真逛其它楼层,也不会产生另外的消费,商场缺乏暖心服务,商品太多没特色,根本不想逛”。天府三街某外资公司办公室主任,85后的杨女士对记者说。
那么成都的购物中心、社区商业综合体如今在服务方面有何提升?又有哪些消费场景的创新?本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社区商业综合体,为大家一探究竟。
镜头
购物中心销售遇冷
顾客青睐多元化服务
7月16日,记者来到武侯区交子大道300号某购物中心,也许是工作日下午的原因,只见一楼喜茶附近有不到十人在喝茶,其它楼层的顾客却瘳瘳无几。“一直没什么人来,商场客流量惨淡。”某潮牌服装导购说,他们去年在本商场的销售就不是很好,今年又遇到疫情,情况更糟糕。
“我们已经习惯了网购,是不会到商场买衣服的”剑南大道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苏小姐说。苏小姐是90后,她自己和男朋友的服装甚至家居用品都在网上购买。偶尔也会去附近的购物中心看电影,提起商场暖心的便民举措,苏小姐说没有丝毫印象。
记者随后来到优品道广场(西),在商场三楼,记者看到,除了楼层内设有照相馆,扶梯口还有“***儿童理发馆“,在以亲子为主题的本楼层,与之前在另一个商场看到的冷清状况相比,下午3时半左右,这里已经是人来人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