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5-09-20 | 人围观
为解决观众“百米冲刺”看展览的问题,今起,来故宫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看《清明上河图》,先排队领号,凭号顺序入场,观众不用再拼体能。同时,针对排队6小时观展、《清明上河图》为何不能单设展厅、展厅限流措施、参观队伍移动太慢等问题,故宫院长作出回应。
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人气爆棚,观众排队6小时、围观《清明上河图》的盛况引发社会关注。今天上午,故宫故宫加急赶制了1000个号牌,对参观“石渠宝笈特展”观众实行先领号再排队参观的政策。故宫院长单霁翔介绍,这么做主要是保证上午9点前,观众能够有序观展,避免观众一开门冲刺跑带来安全隐患。九点后,队伍自然形成,人们就自觉排队。
上午七点半,法晚记者(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在故宫端门广场看到,新设立的“石渠宝笈特展”领证处外,约八九百位观众每百人分成一组,有序排队等待进入故宫,大家脖子上都挂着红色带编号的证件。
来自北京的观众小张今天早晨5点半就和家人来故宫,他获得了故宫今天发出的第一张证件。法晚记者(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发现,通过网上预约订票的观众由于节省了现场排队买门票的时间,可以直接领号,更加更加效率。
考虑到这些观众都是奔着展览而来,故宫对这些观众提前放行,每百人一组,由工作人员举牌“护送”的武英殿展厅,避免了以往大家你争我赶造成安全隐患,也维护了观展的公平性。
针对接下来,故宫还将有神武门文物修复成果展,寿康宫原状陈列展、古建筑馆展览、东华门城墙的开放、午门雁翅楼《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等都要陆续与观众见面。单霁翔表示,今天的排号方式如果效果不错,还有可能继续启用。
缘由:82岁老人向院长“告状”故宫改方案
故宫今天完善制度,还要从昨天一位82岁的老观众向院长“告状”说起。故宫院长单霁翔说,昨天上午碰到一个82岁的老人六点多就来排队,尽管第一批观展,但由于跑不过年轻人,老人最后是排在三四十位禁区的。老人对院长抱怨不公平。
“我当时第一想法就是担心老人的安全,他为看展心理着急再被人赶超情绪不稳,匆忙中很容易摔倒。”单霁翔表示,当即开会完善观展方案,解决观展源头“观众冲刺跑”的问题。
现状:每天接待观众3000人
目前看来,在武英殿区域,观众平均需要排队3-4个小时,高峰时段排队时长会达到6个小时。单霁翔院长介绍,目前平均每天有大约3000人参观展览。预计整个特展期间将接待20万观众。
单院长坦言,针对一些老年人也试过优先参观的方案,但由于老人多有子女陪伴,后面的观众只认可老人先参观不同意陪同人员一起入场。因此,这个方案最终没有实行下去。
此外,针对观众扎堆看《清明上河图》冷落东西配殿大批珍贵字画的问题,单霁翔表示,也试图让等待进主殿参观的观众先去东西配殿参观,但由于可以顺道串到主殿,引起其他观众不满这个方案也作罢。
故宫同时表示,总体上,观众们非常配合疏导措施,展厅内也能够保持安静、有序的参观氛围。
分析
观众不挪歩造成排长队
考虑到观众的参观舒适度以及展品的安全,目前,故宫采取了进出分离、单向参观、适时限流等措施,控制武英殿正殿单位时间内观众数量保持在200人左右。
不过,故宫表示,观众排队过长的最直接原因,还是在展厅内移动速度较慢。经过漫长排队好不容来到展柜前的观众不肯轻易离去,加之个别观众不听从工作人员劝导成为展柜前的“钉子户”,导致排队的人群不断增长。
回应
围观国宝排长队成“国际惯例”
如何看待排队六小时盛况?对此,故宫回应称,享受展览所带来的文化盛宴,特别是一些举世闻名的国际大展、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总是会引来观众“爆棚”,排队数小时的参观景象也已成了“国际惯例”。
例如2002年《清明上河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也出现了排队长达6小时以上的现象;2004年上海美术馆举办《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百余观众在凌晨4点(即开始售票前5个小时)就已经在排队等候;2011年达芬奇大展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时,展厅外连夜排起长队;而2013年“达芬奇”自画像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时,引发了每天上万参观者,排队长度达到一公里。
应对
看《清明上河图》单独排队增设工作岗
为应对开幕以来观众排长龙的情况,故宫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管理、提升服务比如,在沿途设置40把座椅(每把可坐3人),方便老人等有需要的观众适当休息;在整个武英殿区域,增设多处岗位和工作人员,目前共设岗位26处,共52人,是以往人数的5倍多,并根据观众排队情况随时增加人手。
同时,调整排队路线,尽量选择浓荫匝地等凉爽舒适区域排列队形,避免观众在烈日下长时间等候。
此外,由于大量观众专为《清明上河图》而来,因此在展厅内也树立提示牌,让观众单独排队,并不断优化路线、引导队伍走向,避免影响不排队的观众参观其他书画藏品。同时,单独安排8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清明上河图》队伍秩序维护工作。
展厅增设500台自动讲解器
法晚记者(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发现,为了使到现场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品,此次的“石渠宝笈特展”增加设置500台专用自动讲解器,并增加30多名志愿者开展专题讲解服务,每天上下午各有两位在展厅内随机为观众讲解、引导。
同时,展室完成wifi硬件设备安装和互联网带宽接入,实现良好wifi上网环境。展厅内约三分之一的展品旁配置了二维码及语音讲解,观众扫码后便可详细了解到文物的详细信息及幕后故事。
目前,故宫已经紧急加印展览相关出版物,如特展图录、《紫禁城》杂志9月刊(“石渠宝笈”专刊),及《故宫藏画的故事》、《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书法的故事》等书籍至武英门故宫商店,方便观众翻阅和购买。
释疑
为何《清明上河图》不设单间?
对此,故宫院长单霁翔解释说,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是最适合《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书画文物展示的空间。
首先在空间上,由于故宫博物院建筑布局的特点,很少有适合现代化大展的开阔空间,而武英殿已经属于紫禁城中空间较大的殿宇。
同时,在展厅设计上,自武英殿修缮完成后设为“书画馆”,其中的展陈设备、温湿度控制等精密设备的配置,展厅环境和整体布局的设计,安保措施的级别,均是按照国宝级书画藏品的独特需求而专门设置、最高配置,以保证它们在最佳、最安全的环境下展出。
此外,从展览内容上看,故宫博物院希望展现出“石渠宝笈特展”的学术内涵、文化厚度和历史纵深,《清明上河图》作为特展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本单元中其他展品、武英殿东西配殿的另两个单元,共同组成展览的内在逻辑。而这些,是故宫博物院希望观众更多去关注和了解的,也是很多观众在参观中所忽视的。
提醒网上也能“看”清明上河图
故宫博物院提醒观众,在排队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足够的耐心,在展厅内也加快移动速度,不要在《清明上河图》前过多停留,以照顾其他观众观展。为了维护更好的参观氛围,展厅内请配合工作人员的疏导措施,不要喧哗、拥挤,同时,为保护脆弱的书画文物,展厅内请勿饮食、拍照。
同时,武英殿的东西配殿及延禧宫展厅也有大量精品的书画精品,比如《五牛图》、《洛神图卷》等均为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希望观众不要错过。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在家看展,故宫博物院公众微信号“微故宫”及时推出了多篇针对展览的知识介绍、深度解读文章、参观建议等内容。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也已经推出了网上展览,内容丰富、画面清晰,可使无法到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展览内容和文化信息。
预告:清明上河图五年后再展
法晚记者(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了解到,针对2020年故宫将再次展出《清明上河图》的消息,故宫院长单霁翔坦言,这是被观众“逼”出来的。不过,考虑到文物脆弱,还是要坚守“至少休养三年”的院规。2020年是紫禁城600岁生日。目前故宫正在策划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特展。
行家看展:
不只《清明上河图》,此次特展的全部展品都是国宝级的珍品,值得围观。故宫博物院特别介绍展览的重点文物,让游客成为内行观众。
“石渠宝笈特展”于9月8日在武英殿书画馆和延禧宫展厅同时开幕,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数十位专家耗费数年整理研究的成果展示。两个月分为两个展期,部分重点展品在一个月后即10月12日进行换陈,总的来说一共有283件珍贵的书画藏品与观众见面。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同时展出,相互呼应,互为一体。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武英殿),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流传、辩伪的历史,突出展览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展览此部分共分为皇室秘赏、重回石渠、考订辨伪三个单元。展出历代书画的经典之作,如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列女图》(第二期展出)、《游春图》(第一期展出),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五牛图》(第一期展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三希”之一的《伯远帖》(第一期展出)等,另有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集体亮相,实属首次。
在武英殿西配殿感受国宝文物辗转流传的曲折历程、传奇故事,在东配殿体会古书画作品真假之分、祖本摹本之别,相信可以获得独特丰富的文化体验。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延禧宫),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此处展览也精品众多,图书善本、专用宝玺等一一“亮相”,直观诠释《石渠宝笈》这一书画著录巨作。比如晋顾恺之《洛神图卷》,及15件《石渠宝笈》专用宝玺,也能让观众在对比观摩中,感受到皇家收藏的丰富及其整理编纂的历程。
延禧宫虽然与武英殿有一定距离,但作为专门的古书画展厅,其设备配置、展览环境等均符合重量级书画展览的特殊需求。故宫博物院也在武英殿区域设立了相关的指示牌,告知延禧宫展厅内容与位置,下一步将继续设置更加醒目的指示牌,并安排工作人员加强引导,使观众可以更多地关注到展览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全面、整体的文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