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4-25 | 人围观
通过订单种植,一对一、点对点对接的方式,浏阳市科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文家市镇的“非洲菊”鲜切花基地成功的占领非洲菊鲜切花市场。
而这一切的改变,是从吴晓梅利用互联网开辟网络订单平台开始的,不断求变,不断求新,越来越多的年轻有知识的“新农民”在农业道路上开拓新的辉煌!
一个人的开拓
在浏阳市科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沙鲜花分散点内,今年刚满三十岁的吴小梅正熟练的给手边最后一朵粉色非洲菊包好透明塑料纸。待细细清点完毕后,她和配送员一起将这满房“馨香”搬运上车。伴随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今天第一批鲜切花就这样带着晨间沾染未散的露水发往长沙、浏阳、宜春、萍乡等地。
吴小梅总是能在每天的八点前将这项工作做好。“卡在八点前把第一批花送出去能为我接下来一天的工作打下一个好基础”吴小梅一边解释一边点开闪烁了很久电脑屏幕开始清点信息。
统计各个花店的线上订单,及时联络基地采摘备货,这是吴小梅的另一个工作任务。作为家里鲜花基地的销售负责人,开辟网络平台、接收网络订单是吴小梅开辟的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销售模式。“以前都是我们自己跑花店,记录数量,不管天晴下雨,我们总是奔波在路上。不仅花在棚里等蔫儿了,人也都在路上累蔫儿了”吴小梅说起以前的销售方法,脸上依稀还透出些不赞许,“我跟我爸说要开辟网络订单平台,他不同意,他说那靠不住,我们年轻人就爱整偷懒的玩意儿”。但年轻的吴小梅依旧还是“我行我素”。通过前期的老客户信息建库,新客户信息录入,吴小梅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搭建起了鲜花销售网络订单平台。“那哗哗的订单来临的时候,我爸才知道我们年轻人的能量呢。我们新农人,跟他们不一样的!”让吴小梅如此自豪的底气是,她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让长沙市场上50%以上的非洲菊都出自他们家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的“非洲菊”鲜切花基地。
“当然,我最佩服的人还是我爸”,吴小梅在细数近年来的业绩时,提起了带她进入鲜花种植销售这行的“领路人”——浏阳市科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峻湖。
两代人的赓续
清晨,在浏阳市科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文家市的鲜切花基地里,30余名花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穿梭在花田里,采摘最为新鲜娇嫩的花朵,又忙着挑选、打包、装载,收获带来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
“比起云南,家乡的土壤和气候更适宜非洲菊的生长,花型更加饱满,花期也要长一些。”吴峻湖从事花卉经销生意已久,一直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打拼,对花卉很有研究。
原本打算一直在云南奋斗的吴峻湖在2016年接到了一批令他感到意外的“客人”——家乡浏阳市文家市镇政府的干部们。“他们了解到我在云南从事了很多年的花卉行业,有一定的规模,所以特地到我这里来跟我谈谈有没有回家乡发展的想法”吴峻湖见到这批来自家乡的客人们既开心又有些犹豫。但“客人们”很快便打消了吴峻湖的忧虑“他们给我讲了家乡现在的环境,他们对于农业农民的优惠政策,还告诉了我接下来政府对于产业方面的引导和规划,我觉得农业很有奔头、我们经商很有保障”。
就这样,吴峻湖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从昆明引进种苗,投资了300多万在文家市镇沙溪村建起了鲜花种植基地。如今,吴峻湖在沙溪村建有82个大棚,不仅有8种颜色的非洲菊,还有玫瑰、银柳等。“我的选择没有错,现在鲜切花不仅有销路,我也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乡亲们提供一些帮助,这让我觉得比在昆明的时候更有成就感”。吴峻湖嘴里提到的“帮助”,是为乡亲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里有30名位村民在花卉基地打工,其中不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主要负责除草、施肥和采摘,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蔺万丁开心地表示,自己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小小的一朵非洲菊,带来了收益,带动了产业发展,更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奔头。这得益于吴峻湖的“回家乡”,也得益于文家市镇政府一直以来积极的“引老乡”。
三方人的蓝图
吴峻湖的基地不仅对外销花,因临近文家市镇沙溪屋场,还一年四季对游客开放,成了沙溪村的景点之一。下一步,吴峻湖将以鲜切花基地为基础,逐步拓展采摘、插花体验、餐饮休闲等领域,走一条链条式农业融合发展路子。
“这正是当初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也是我们当下正在大力引导实施的。”对于吴峻湖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文家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初以“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载体引回吴峻湖等一批文家市籍企业家,为的就是通过他们的资金、经验、人脉等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从而为文家市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文家市镇正围绕优势产业,以花炮、红色旅游、特色农业为基础,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从花炮产业一枝独秀、“花炮+旅游”双核驱动向三产百花齐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