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关注微信 要闻日报 - 要闻日报是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你的位置:头条资讯

乡村振兴的“引路人”——记四川省宜宾市永兴镇龙头桥村主任曾凡伦

来源:2019-10-04 | 人围观

“曾主任,快到家里来喝口水。”四川省宜宾市永兴镇龙头桥村村民每逢遇到曾凡伦总是会热情地打招呼。2017年2月,49岁的曾凡伦被村民推选为龙头桥村主任,两年来,他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带民致富的承诺,团结全村党员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功带领龙头桥村迈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跻身于达州市四好新村之列。

抓班子 强队伍

头雁引领效应实现新突破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了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攻坚水平高的村级带头人队伍,近年来,永兴镇以抓好“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为基础,着力在农民工党建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下功夫,通过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人、返乡优秀青年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以曾凡伦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级队伍之后,大家开始有了竞争意识,很多村干部由过去不愿干、不想干、促着干,变为主动干、抢着干、比着干。”该镇党委书记欣慰道。

目前,龙头桥村班子配备合理、结构科学,老中青年龄结构兼备,大专以上学历1人,高中学历4人,班子团结务实,积极肯干,经济社会发展和综治维稳等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夯基石  强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焕发新生机

“我是龙头桥村的一份子,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是我的责任!”在外务工多年,已经荣升至经理的曾凡伦得知家乡建设需要他时,毅然放弃年薪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从此深深扎根在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中。

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关键。为了摸透村情民意,曾凡伦特意添置了一辆摩托车,白天奔走于田间地头、村落院坝,晚上熬更守夜,及时梳理基本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1个月的“急行军”,龙头桥村辖10个居民小组,1501户,人口5560人,青壮劳动力90%以上外出务工,村级活动阵地不完善、使用率不高等基本数据和突出问题变得更加生动立体,他暗下决心“要为村民们办几件像样的实事!”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让村民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曾凡伦软磨硬泡向上争取基建项目,马不停蹄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东奔西走协调占地事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村共硬化通村连社道路20余公里,新修绕场产业道路2.4公里,完成了龙柳公路5公里道路扩宽及硬化工程,新建了村党群众服务中心,硬化了村办公室广场,完善了村办公室周边排水沟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转民风  树正气

村级综合治理呈现新气象

曾经的龙头桥村流传着一句话“谁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个更比一个黑。”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上访频繁、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等制约着龙头桥村的发展。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彻底改变龙头桥村面貌,创建省市“四好新村”,曾凡伦和村支“两委”干部反复探讨村级治理路径,最终形成“1+n”治理模式,即纪律上以村规民约为重点,完善党务村务财务规范公开制度;监督上以村监委会为主体,建立党员、村民监督审查机制;决策上以村委会统领,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

“现在,每一件事情都是共同投票决定的,大家都积极支持、拥护实施。”龙头桥村村民高兴地说到。随着不懈的努力,这个上访多、问题多、民风差的后进村逐渐变成了一个村风民风好、村民和谐幸福、特色产业发展兴旺、群众满意度高的四好村。

聚民意  谋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龙头桥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等传统作物,一年辛苦到头,收益仅够维持一家温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龙头桥村村支“两委”结合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立足龙头桥村实际情况,提议并发动村民发展以柑橘为主打的“果林+”产业新路子。

“他见识多、思路清、技术好,跟着他发展产业我们放心。”2014年,回乡发展的曾凡伦被更多村民认识并熟悉。龙头桥村地处平坝浅丘,交通四面八方联通,水利设施基本配套,为发展柑橘产业提供了有力条件。通过多方协调沟通,他说服同时返乡创业的唐继云合作注册了“绿然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发展优质柑橘500亩,随后四年又不断扩展,到2018年,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现经济收入30余万元,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成为村主任后,为解决土地大面积抛荒问题,他积极引进业主发展中华蜜柚1200亩,同时村上以基础设施作为股权投资,发展110亩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所获收益15%归村集体经济。

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入股分红、开办农家乐等,村民们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龙头桥村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金沟沟”。(出处:开江县人民政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