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3-16 | 人围观
今天,“守护公平正义——模范法官办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网络访谈在人民网举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全国模范法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庭长陈昶屹,北京大学校长法律顾问办公室主任陆忠行参加访谈。
陈昶屹、陆忠行介绍了北京大学诉邹恒甫名誉权纠纷案的有关情况。陆忠行表示,陈昶屹法官有效地控制了庭审进程,对双方争议的焦点总结得也很到位,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法官所具备的深厚的法律职业素养。本案判决书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说理深入透彻。
陈昶屹表示,为了积极回应舆论关切,该案审理过程公开透明,判决书也向全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全程监督,增强司法公信力。
程新文介绍说,北京大学诉邹恒甫名誉权纠纷一案,宣示了法律对法人人格权予以保护的基本理念,探索了法人人格权司法保护的裁判规则,发挥了司法裁判对社会行为的指引作用和道德风尚的引领作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各类人格权纠纷案件92万余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792万余件,劳动争议案件244万余件,房地产纠纷案件474万余件。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民事案件,及时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有力地保护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各类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程新文说,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和案件数量,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对全国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一是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统一民事审判的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尺度;二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矛盾多发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和诉调对接机制,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在庭前、化解在法院之外;三是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导,推动人民法庭成为“公正司法的窗口、基层治理的纽带”;四是深化司法改革,全面贯彻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新审判机制,促进民事审判工作质效不断提高。
程新文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今后一个时期,最高人民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大对全国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依法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罗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