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2-16 | 人围观
我国第一个草原专业在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
1972年
我国第一个草原系在甘肃农业大学成立
1992年
我国第一个草业学院在甘肃农业大学成立
2018年
我国共有8所高校开设草业或草原学院,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
草、草原、草业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2018年4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我国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年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相继成立草业与草原学院、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至此,全国已有8所高校设立草业和草原学院。
81年前西学东渐,国内首次开设牧草学课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及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体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草原专家、《中国草业教育史》作者、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全过程的胡自治评价,我国已成为世界草业高等教育大国。
世界第三草原资源大国,有了与之相配的教育和人才支撑。
最早的草业课程开在浙大
上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逐渐向农业和草地农业传递能量,西欧、俄罗斯、北美大陆完成了草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适应这一进程,现代草业教育在西方兴起。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草业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作为畜牧业的补充。反映在草原科学教育上,草原科学倾向草原牧区,在草原牧区和耕地农业区的夹缝中生存。
“中国早期的草业教育如小儿学步,蹒跚前行,艰难万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为《中国草业教育史》作的序中说。
1938年,孙逢吉从西方搬来与牧草相关的学科,在浙江大学开设了牧草学课程,从单门课程看,比美国和俄罗斯晚20-30年。
20世纪40年代,王栋率先在我国开展草原科学的系统教学,从此形成了我国以“土草畜三位一体”为主流、兼顾环境的草原科学雏形,即形成了一种兼顾研究土壤、牧草、家畜的科学。1951年,王栋在南京大学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招收了中国第一个牧草学研究生。
50年代,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结合当时国内的学术背景,苏联地植物学成为草原科学主流,“草地经营是饲料生产的一个部门”成为这一阶段我国草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苏联模式认为,草原是在畜牧业之下,并服务于畜牧业的。任继周院士认为,该模式与过去“土草畜三位一体”系统相比有所倒退。
钱学森开创当代草业科学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尤其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启发了我国草原科学教师的独立思考。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启发下,以研究畜牧业为主的草原科学逐步向系统研究草业的科学转变,我国自主提出的草业生态系统理论逐步形成。
“钱学森是当代中国草业科学的开创者,是他最早提出了这门学科,为中国草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任继周院士曾这样评价。
1984年6月,钱学森在《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草业”一词。1984年12月,钱学森提出了“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的科学构想,将草产业、沙产业和农业、林业、海业共同构成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草业产业是草原的经营和生产,应当突破传统放牧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把草业变成知识密集的产业”。1990年,钱学森更具体地指出,草业除草畜统一经营之外,还有种植、营林、饲料、加工、开矿、狩猎、旅游、运输等经营活动。草业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也要用系统工程来管理。
与此同时,任继周院士在1984年提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1995年将草业生产划分为四个生产层,并在2004年系统提出,草业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3个要素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3个要素群,指生物、非生物和社会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指的是草丛/地境、草地/动物、草畜系统/人类活动。4个生产层,包括以草地景观和环境效应为目标的包括草坪和草原休憩的前植物生产层,以草类植物营养体及籽料和纤维等生产为主的植物生产层,以草原上畜禽及野生动物活体及其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动物生产层,对以上植物和动物生产层的草、畜产品进行加工、储藏和流通的后生物生产层。
钱学森的草业系统工程思想和任继周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相互融合,形成我国特有的草业生态系统理论,适时地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草地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和产业整合并命名为草业,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和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聚类,确定了草业名称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特殊性,进而表明草业是与农业、林业并列的一个综合生产部门,指导和影响着当代草业教育的发展。
胡自治评价说,草业生态系统理论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理论,我国的草业科学和草业教育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划时代的发展。
新世纪草业教育快速发展
1993年,草原专业改称草学专业,但仍为畜牧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原来的504个专业压缩为249个,草学专业不仅被保留,还升格为本科一级学科。学科名称更名为草业科学,下设草业科学专业1个二级学科。1998年,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有7个,2002年增加到15个,2004年达到23个,2010年增加到32个,分布区域也从西部草原牧区扩展到全国24个省(区、市)。
1981年,草原学被第一批获批为硕士学位学科。1984年,草原学被第二批获批为博士学位学科。2011年,草业科学研究生专业由二级学科晋升和改名为草学研究生一级学科,到2017年,全国有草学硕士点30个、博士点15个。
胡自治说,中国高等草业教育专业发展十分迅速,空间布局均匀、合理,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扩大和提升。但随着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在草业科学本科一级学科之下,需要考虑建立二级专业,明确各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有区别地培养配套人才,并加强师资建设和国际交流。
我国有近60亿亩天然草原,2019年计划治理退化草原1亿亩以上。
胡自治说,国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祁连山、三江源国家公园,是草业发展的契机,也是草业教育的新阶段、新机会。面对党和国家对发展草业的期望,草业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为国家培养草业人才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