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2-20 | 人围观
编者按2019年已经开局。这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这一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
编者按
2019年已经开局。这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这一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走过10个年头;这一年,江门市卫生健康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卫生健康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激荡着每一个梦想;新时代的蓬勃朝气,激励着每一种奋斗。如何书写“健康江门”美好蓝图?说一千,道一万,关键一个字:干。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只有以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方能当好答卷人。
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即日起,本报《健康周刊》将陆续推出“凝心聚力建设‘健康江门’”——2019一线医疗访谈”,听市卫生健康局和十多家医疗单位“掌门人”畅谈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一字一句、一措一策,不仅勾勒出建设“健康江门”的发展路径,也传递出“提振精气神、奋力抓开局”的决心,敬请垂注。
江门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周津明:
强基层建高地构建卫生健康大格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新组建的卫生健康局必须承担的使命和担当。2019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健康江门”建设取得更大成绩,开创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
【谈医疗服务】
全力打造珠西医疗中心
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无论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还是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无可替代、不可或缺。随着粤港澳三地交流的加速,医疗卫生也应增进交流互动,加速融合。
2019年,我市将结合自身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三地医疗卫生产业的有机结合,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打造珠西医疗中心:一、提请市政府审核印发《江门市打造珠西医疗中心行动方案(2019—2020年)》,并全面推进行动方案各项目建设工作;二、在合作办医、合作办学以及医养结合三方面加强与港澳合作,积极推进三地医疗服务产业有机结合;三、集中优势支持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重点专科,积极推进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争创全省高水平重点专科;四、促进社会办医,推动江门市中心医院与力宝医疗(香港)有限公司共建高水平国际医院;五、全力支持江门市中心医院申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三批重点建设医院。这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将推进粤港澳医疗卫生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大湾区居民带来更多、更完善、更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谈基层医疗】
以医联体之“通”,破解基层群众看病之“痛”
打造“健康江门”,短板和重点都在基层。2018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推动下,医联体“江门模式”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16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中有13个试点分院基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分别与江海区医疗机构组建覆盖市、区、街、村(社区)四级的“1+1+N+N”医联体,逐步实现医疗集团化管理,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了28个专科联盟等,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今年除了继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升级改造外,我市还将按照《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以24万元的高年薪引进一批高素质家庭医生领军人才,进一步夯实基层人才队伍,让基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同时,按照“人员编制、运行管理、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积极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医联体框架内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医务人员双向流动、就诊绿色通道等制度,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以医联体之“通”,破解基层群众看病之“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居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签约的比例只是一个数字,关键还是要扎实地做好服务。2019年,我市将继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配套政策,加大医保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信息化支撑,提高就诊患者依从性。做实做细重点人群签约,努力推进医防融合,增强签约服务效果。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契机,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谈医药改革】
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于民
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8年,我市以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和调整医疗价格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改工作蹄疾步稳、渐次突破。
2019年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第10个年头,接下来,我市将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结合江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确保“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建立促进分级诊疗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机制”等十大机制建设32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于民,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大力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通过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更多人才扶持优惠政策,确保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肯进来、留得住”;建立健全医疗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改革,通过医保支付、费用控制等方式,引导群众将门诊和常见病诊疗“下沉”到基层;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广药品集团采购(GpO)。
此外,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以“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一体服务”为核心的“五个一”攻坚行动,争取2019年底前完成卫生计生传输网络和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诊疗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业务协同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均衡发展。
江门市中心医院院长李宇明:
咬定青山不放松争创全省高水平医院
【成绩单】
2018年,江门市中心医院服务门诊患者265.7万人次,同比增长0.92%;收治疑难危重CD型病例58224例,同比增长7.89%,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4.2%。
勠力同心谋发展,砥砺前行续新篇。过去一年,江门市中心医院全院上下鼓足干劲,铆足拼劲,守护侨乡百姓健康。新的一年,我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争创全省高水平医院。
【谈工作成效】
内外兼修助力“健康江门”建设
去年,面对医改新形势、新挑战,我院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标全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了2018年度医院战略发展百项目标,助力“健康江门”建设。
一方面,苦练“内功”守平安。先后成立了全国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协作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等,稳步发展ECMO技术,推广多学科会诊即MDT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医疗质量。
另一方面,改善服务无止境。2018年,我院正式成立客服中心,提供集12项服务于一身的一站式智能导诊服务热线,让信息多跑路,客服多承担,群众少跑腿。针对群众诉求,实施“一站式”服务,形成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全程督办、限时办结”的闭环办理机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今年,我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群众提供多层次优质医疗服务体验。计划全面开放预约挂号“号源”,增开更多的“专科专病”门诊,开展更多的日间手术,为患者提供如床边结算、代客泊车、送药上门等更多的便民服务。同时,进一步扩宽健康专线覆盖区域,为更多周边市民提供专线公交直达、购票乘车与预约挂号同步、专人专窗导诊指引、专家及专科医生接诊等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
【谈基层医疗】
加大对基层医院帮扶共建力度
“医联体”建设是我市“书记工程”,是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有效途径。2017年,我院和江海区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挂牌成立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采用人事、财务、业务、后勤、考核、信息化“六统一”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定位、资源整合、下沉专家、专科共建等举措,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填补了江海区域的多项技术空白,使该院成为区域内专科特色鲜明、影响力较强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今年,医院将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大对分院的帮扶共建力度:一是加大远程医疗建设力度,完善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心电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培训教学等工作;二是做好专科共建工作,将派遣更多专家、技术骨干服务基层;三是加快实现与分院网络信息光纤对接,构建全网络、一体化的高效医疗网络体系;四是推进原江海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改建,扩大分院医疗辐射范围,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此外,争取再建一所紧密型医联体医院,组建医疗集团。同时,对条件较为成熟的专科联盟所在单位,争取建立非紧密型医联体,共同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谈未来发展】
争创全省高水平医院
目前,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如火如荼进行。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华侨往返于江门与海外,他们非常渴望在家乡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今年我们要把争创全省高水平医院放在工作首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好这个向广大侨胞展示中国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
临床技术是我们的优势,科研是我们的短板,今年工作的重点就是补短板,我们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从以下四方面建设全省高水平重点专科,争创全省高水平医院:一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医疗体系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医院专科、亚专科建设;二是加强港澳江门三地资源深度整合,探讨成立仁济医疗集团合作,共建高水平国际医院;三是加强港澳业界高水平人才引进,促进医院外向型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科研能力;四是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满足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的医疗服务模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去年,我们通过市“柔性引才”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9人,并建立李兆申院士工作站和国家胃癌早诊计划培训基地;除了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又与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双基地”,培育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开展近百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有所收获。今年,我们更要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争取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医院为江门发展添“智”。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院长左万里:
砥砺奋进铿锵前行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成绩单】
2018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服务门诊患者16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1%;收治疑难危重症病例数11956例,同比增长175.10%;患者平均住院天数9.14天,同比减少0.23天。
2018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体五邑中医院人敢为人先,奋发有为,调结构、强管控、提素质,推进医疗业务稳步向前发展。2019年,我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干劲,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
【谈专科建设】
推动专科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我院已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综合卒中中心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院品牌及专科优势。
一直以来,医院在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特色、优势的同时,努力引进和吸收现代医学前沿技术,做到中医疗效凸显,西医互补交融。去年,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成为“肛肠科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培育单位)。成绩来之不易,既然挂了这块牌子,我们就肩负着肛肠中医诊疗事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下狠功夫将其打造好。医院将整合资源,借助陈氏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做好学科的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中心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粤港澳三地居民。
今年,医院将继续加强专科内涵建设,推动专科往专业化、精细化纵深发展。一是推进肺病研究所建设RICU,同步实施肺病门诊一体化流程,拓展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完成pCCM国家认证;二是拓展数字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三是推动省中医儿科重点建设单位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儿科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和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四是做好新会陈皮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新会陈皮文化。通过保持和巩固优势学科的中心地位,打造优势学科群。
【谈医疗质量】
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
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对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更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标志。
去年,医院收治的疑难危重症病例数同比增长175.10%,为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医院充分发挥MDT多学科联合会诊优势,全面启动住院及门诊疑难危重病人的多学科协作,目前已开设7个病种多学科诊疗项目。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疗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其中,肺病科(江门市中西医肺病研究所)、ICU等专科积极开展ECMO技术,提升对呼吸道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骨科(江门市骨科研究所)引进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天玑”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快速、准确处理复杂疑难的骨科病例;网络健康云平台,借助“互联网+”远程会诊技术,提高疑难病例诊疗水平。
2019年,医院将继续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从制度管理、诊疗流程、规范行为、病种绩效等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深入开展医疗质量提升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改进意识;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合理诊疗、合理收费,真实、真切地维护医疗本质,培育医疗根基。
【谈中医药发展】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我国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单位,我们要将“龙头”舞起来,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去年,医院围绕中医药历史渊源和养生保健知识制作系列中医药文化展品,修缮五邑中医药文化展览馆,培养专职讲解员,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开展中医药学术流派薪火相传工作,深入挖掘五邑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4个,建立流派传承团队。目前,已拥有沈英森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余伯亮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余尚贞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杜发斌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此外,还邀请国内知名中医“大咖”加入,如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梅国强教授作为医院首批院内师承指导老师,不定期到医院开展学术讲座,以带出更多的中医药人才,不断提高中医药水平。
2019年,医院将努力向着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的国内一流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目标迈进。将继续开展中医药学术流派薪火相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挖掘中医流派技术应用于临床,丰富临床治疗手段,推进中医学术传承与复兴。今年我们跟香港的培力集团达成了战略性的合作框架,希望打造集中医治未病、健康体检、疾病治疗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产业链。同时,充分利用专科联盟优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专科培训、专题讲座、专家名医门诊等形式深入基层,协助培训大量中医药基层骨干,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江门市人民医院院长廖晓春:
在挑战中寻机遇奋力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成绩单】
2018年,江门市人民医院服务门诊患者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院患者3.49万人次,同比增长1.8%。
2018年,江门市人民医院上下同心同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业务稳中有升。
2019年,我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挑战中寻机遇,奋力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谈医疗服务】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医院综合竞争的软实力,改善医疗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去年,我院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去年,医院对门诊的改造基本完成,大内科、大外科、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皮肤科、康复科等都有各自诊疗区域,同时,将收费处迁移至二楼,就医流程明显优化,让患者看病更方便。此外,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出院均次费用进一步得到控制,人均出院费用较上年下降4%。全年药占比下降至30.67%,较上年下降4.2%,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今年,我院要重点做好新综合大楼建设相关工作,为将来营造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打下基础。在规划布局上,坚持把新楼与原有的住院楼统一起来考虑,实现整个医院业务用房布局和流程的再造;把医疗业务用房与配套用房一起来考虑,保证科研、教学用房和停车位;把近期需解决的问题与将来发展需要一起考虑,为将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将根据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完善数据挖掘和HRp建设;另一方面,将根据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
【谈专科建设】
打造有影响力的优势专科
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接下来,我院要借助医改、新院大楼建设的契机,根据三级甲等医院功能定位,在江门市打造“珠西医疗中心”行动中找准切入点。
去年,在专科建设方面,我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眼科等专科实力明显增强。其中,骨科聘任德国专家为教授进行业务指导,10月派年轻骨干医生到德国进修学习3个月,医院骨科的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神经内科获国家综合卒中中心认证;危重病例比例增加35%,微创手术比例约增加10%。
今年,我院将继续加强学科能力建设。通过对优势专科的人才培养引进、技术开展和专科设备、科研教学的扶持,打造一批在区域内有突出影响力的优势专科;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建立门诊MDT和远程MDT标准化操作流程、MDT病例数据库、MDT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将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快速康复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中,持续提高MDT诊疗水平和质量;加强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除胸痛中心外,重点加强和完善国家综合卒中中心、市应急救治中心、省中毒急救中心江门分中心的建设。
在科研方面,将设立医院科研专项基金,加大科研投入,制定科研发展规划。重奖有功人员,有针对性地引进科研型人才,整合资源,组织科研攻关,并充分利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南方医科大学的科研协作,力争在高水平科研项目上有所突破。另外,今年还要制定特殊人才引进方案,对部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主动面向全国进行招聘引进。
【谈基层医疗】
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
开展医联体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
2018年,我院医联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除与市第二人民医院、棠下卫生院、杜阮卫生院、鹤山西江医院等医院继续保持协作关系外,还建立了荷塘分院、潮连分院、开平沙冈分院。我院除派三名专家常驻各分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名医工作室外,每周还定期派专家到分院查房、坐诊、教学。全年下转病人比例达到15%,同比增长5%。其中,荷塘分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已和总院联网,实现了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协作网络”建立起了能延伸至医联体医院和协作医院的“省—市—区/镇”三级远程会诊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服务。
今年,我院将根据上级关于医联体建设指引要求,在医联体建设上,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章程和资源下沉、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医联体内部药品、耗材、消毒供应的一体化延伸服务机制;推进医联体内部影像、病理、检验、心电诊断中心和远程服务建设;制定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平台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作用;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努力打造特色科室,提升服务能力。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克慎:
全力打造和谐医院为母婴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成绩单】
2018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服务门诊患者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3.2%;床位使用率93.39%,同比增长1%。
去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体员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夯实三级妇幼保健工作网络。今年,我们将推行“1+1+5”计划(两个“1”分别为一幢科技楼,一个儿童康复中心,“5”概括为“能力、安全、效益、激励、满意”:“能力”即全力创建三甲,提升服务能力;“安全”即加强质量管理,启动JCI认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效益”即加强精细管理,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激励”即深化薪酬改革,建设和谐幸福医院;“满意”即优化环境设施,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力打造患者、员工、社会满意的和谐医院,为母婴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谈工作成效】
真抓实干斩获五项国家级荣誉
妇幼保健作为基本民生,是建设“健康江门”的重中之重。去年,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12345”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启动了科技楼建设,完成乳腺肿瘤防治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创三甲工作,全面实现“四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通过国家级电子病历五级应用水平评审。
同时,还斩获五项国家级荣誉:“新生儿日间光疗”服务获评2018年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十大价值案例;医学遗传中心获评优秀耳聋基因检测实验示范基地;“空中诊室”项目获2018中国传媒项目拓展创新奖;医院获评全国优秀pAC(流产后关爱)培训基地;医院获评“2018年度创新管理医院”。此外,生殖医学中心顺利完成189例试管婴儿周期,已有11个宝宝顺利诞生,为更多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成绩属于过去,群众的期盼激励我们继续前进。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专科建设,创新服务举措。在“四化”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和整治力度,让医院各方面的环境设施更趋完善,更具人性化,更加温馨,更富美感。改进流程,增速提效,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谈医疗安全】
将“质量与安全”理念植入每位医务人员心中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一直以来,医院都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去年,我院成为我市首家通过电子病历五级应用水平评审医院,实现门诊、住院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江门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产科急救能力;“江门市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通过市级现场验收,成为集婚前/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干预中心。
今年是“医院管理年”,我们将把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引入工作的方方面面,务求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和运营损耗,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让医院获得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努力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让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工青妇群团组织建设,争先创优、弘扬正能量,提升队伍精气神。
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体系、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今年,我们将启动被业界看做是“全球医院最高标准”的JCI认证,将“质量与安全”理念植入每位医务人员心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标准的优质医疗服务。
【谈未来发展】
争创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建院之本,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则是赢得长足发展的根本条件,不重视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医院,是没有未来的。一直以来,医院都专注于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先后获批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专业基地(妇产科、儿科),还与暨南大学共建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暨南大学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成立我市首个专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技楼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加强科教研结合,提升医院科研技术水平;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专科发展水平,为侨乡人民提供更加温馨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还将整合资源,重新规划,建设涵盖评估、康复、治疗、保健、科研教学、培训为一体的儿童康复中心,切实造福侨乡儿童。
目前,我院三甲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创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医院将加快建成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保健院,更好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提高医疗保健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策划:黄创快
统筹:朱卫星
采写:邓榕李银换
中国财经新闻网
李雷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