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4-25 | 人围观
“上海已基本拟好‘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对人员资质管理、服务模式、服务清单以及风险防控等进行规范,以此提升互联网+带来的安全、有效服务水准,让更多市民享受实惠。”昨天,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做客由新华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9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这一信息。
护士资质需五年以上
今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同时确定年内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邬惊雷介绍,上海版“互联网+护理”方案已拟定,并将于今年上半年逐步试点推广。
所谓“互联网+护理”,主要是注册护士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主,为人群提供护理服务。邬惊雷表示,上海版“互联网+护理”明确护士必须依据实体医疗机构来注册,且至少有五年以上资质经验。
据透露,上海已列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先期试点确保操作安全的服务项目,下一步将持续规范风险防范、服务质量与监管等细节。试点过程中,家中有高龄、失能老人、行动不便者(尤其是有家庭病床者)可通过APP线上申请,上门的护理人员可通过APP定位,服务反馈等环节也将通过线上实现。
把好长护险“入口评估关”
当前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从养老服务体系来看,全市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通过1+1+1服务形式完成,在社区也可预约到二三级专家门诊。7%的社区养老则主要通过日间照料或托老机构/嵌入式养老机构来完成。
邬惊雷介绍,上海试点推广长护险至今,目前对社区卫生主体评估设有不同等级,以此把好“入口关”。评估等级分为六级,对1—3级主要是居家照护服务为主,4—5级主要是养老机构照护为主,6级以上则是护理专业机构照护为主。市卫健委评估下来,2—6级老人均可不同程度享受长护险补贴,这对于上海医养结合也是全新的探索。
此外,全市通过多种项目来实现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例如,老年人大肠癌免费筛查,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等,这些服务大大丰富了医养结合的内容和方式。
互认还需制定标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信息壁垒”导致病家看病一波三折,颇为不便。针对这一问题,邬惊雷在访谈中表示,今年将逐步在检查检验互联互通基础上,实现互认。他进一步解释,互认需要遵循几个原则,同级同类医院互认将是一个突破口。今年市卫健委计划以几个项目来推进,例如普通的X光片、CT、核磁共振等报告。其实技术上今年已基本可以实现,但互认环节还需要专家反复商讨斟酌,制定标准。
访谈中同时提及,目前上海各级医疗机构5000余家,社会办医发展速度也相当快,占比49%左右。面对2000余万户籍人口与外来就医者,市卫健委搭建“制度+科技”管理平台。
迄今,上海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已经建立1+1+16信息网络,通过数据分析管理来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合理应用医保。在市民用户端,市卫健委已搭建“健康云”平台,目前已有376万注册用户,服务范围还在持续扩大。市民可通过登录“健康云”查找自己专属的健康信息,包括儿童接种疫苗批次、就诊检查检验报告等。邬惊雷最后表示,“互联网改变社会,我们利用信息化强化了市民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市民的参与度、自我管理方式不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解放日报记者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