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7-07 | 人围观
从苏州医学院毕业后,吴甫民就被分配到北京航天总医院(当时被称为北京航天711医院),一直工作至今。现在,他是北京航天总医院血透中心主任。
现在,吴甫民过着“666”的生活——早上6点出门上班,晚上6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上6点,吴甫民会准时出现在医院,一天的工作从让病人排队开始。“早上病人在门外等候,人比较多,排队可以更加有序。”吴甫民说。与此同时,吴甫民会启动40多台透析机,为一天的治疗做准备。7点一过,人们便可在医院楼群中看到他穿梭的身影。吴甫民说:“上午、下午我都要查房,自从开通微信运动,每天都是1万步以上。”
吴甫民今年已经55岁了,面对自己倾注毕生心力的血液透析事业,这位即将退休的医者还有许多的想法和目标。“现在国家在发展,医院也在扩大。把我们科室人才梯队搞起来,是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目前科里已经得到了院里的支持,我们的病房要扩大一倍,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满足更多病人的治疗需求。”吴甫民说。
医生治病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因为事关人命;航天工作不能出现分毫纰漏,因为事关国安。吴甫民说,长征系列火箭发射300多次,达到了99%的成功率,所有为之努力的航天人都值得尊敬。身为航天后勤服务人员,他的工作面向职工和家属,面向全社会,航天事业所要求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当中。航天元件形态各异,每位病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于医生来说,许多事情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和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更好地承担一位医者的责任。
爱岗敬业姜艳生:在平凡岗位挥洒汗水
姜艳生是研究院物流中心一名火工品保管员。作为物流中心一名普通的火工品保管员,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简单。他每天都要对两万多平方米的库区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确保每一次入库、出库都做到按章操作、安全第一;还要对产品进行清点,逐件核实、记录、放入保险箱封装,保证所送产品完好送到用户手中。每件产品上都印有五号字大小的编号,在处理型号庞杂的产品时,姜艳生强调一定要“眼神好、认真仔细”。
姜艳生从2004年到房山工作开始,已经有15个年头了,但“春秋用水难,夏季雷雨繁,冬天大雪寒”的自然条件艰苦如初。“我们的工作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姜艳生介绍,营区、库区是封闭的,有武警驻守。他和工友们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白天在库区工作,晚上回到营区。“我们这里有一定局限,但是岗位不能缺人,我熟悉这里的环境,就一定要干下去。”十几年来,尽管身边的工作伙伴换了又换,但姜艳生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稳稳地扎根在他熟悉又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我喜欢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十分严肃的。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我的工作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关联。作为基础建设的关键环节,许多产品都是从我们这里发送出去的。4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当时我感到特别激动,因为上面肯定有我摸过的产品。”
每天都有奔头,有工作就有奔头。对于未来生活,姜艳生心中始终怀着期待。他说:“有时候看到电视里的英雄,我会在心里问自己,我能不能当一个英雄。说实话,我不知道答案。不过我知道,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得起我的工作,对得起我拿到的工资。我现在就得这么干,就应该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