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2-21 | 人围观
华声在线1月15日讯(记者邓桂明)2020年湖南“两会”正在进行。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市集团董事长、民建湖南省直综合支部副主委刘佐华提交了《美丽乡村建设不容忽视河道管理——我省攸县沙河流域亟待综合治理》等提案。1月15日,记者就此提案专访了刘佐华委员。
湖南省政协委员刘佐华。
刘佐华委员参会中。
记者:为什么会提此提案?
刘佐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大举措。在社情民意调研中发现,我省攸县宁家坪镇等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记者:攸县沙河流域的现状怎样?
刘佐华:沙河流域的现状令人堪忧。沙河又称铁河,位于株洲市攸县的西部地区,发源于丫江桥镇,流经宁家坪镇、网岭镇、皇图岭镇,向北汇入到醴陵市渌江,全长12余公里。沙河很早以前是由山洪冲刷而成的自然河流,多少年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有效地进行治理,每遇汛期洪水漫过堤坝,冲毁路桥、淹没农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攸县沙河区域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3万亩,其中水田2.1万亩,辖21个行政村、291个小组、6640户、26094人,是一个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区。因沙河为山洪河道,季节性强,平时使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干旱季节地下水位下降,农田灌溉严重不足。沿河农田汛期被淹,旱季干枯,只能靠天吃饭,社会综合效益极差,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制约着沿河人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记者:为什么说沙河流域的综治刻不容缓?
刘佐华:加固治理攸县沙河堤坝,建设拦蓄地表水,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地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攸县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是蓄水护河、固堤防洪的水利工程,更是净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服务农业生产、带动产业发展的经济工程,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
攸县沙河流域目前存在河道防洪能力低,河道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综合治理,可提高调蓄水量和防洪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
记者:您认为沙河流域应该怎么来综合治理?
刘佐华:攸县沙河流域西起宁家坪镇黄公村大雅冲,东至皇图岭洋下村,全长12余公里,改造提升治理工程可包括这些内容:加固护砌河堤工程约11000米;修建河道拦蓄滚水坝7座;新建机耕桥3座;新建灌溉取水工程10处;绿化河道两岸12余公里。
记者:沙河流域综治的社会效益如何?
刘佐华:一、农田基础设施可加强。工程完成后,可使攸县沙河槽内排水畅通、水量加大、流水速度加快,每年可实现灌溉农田增量效益1500万元以上,可减少因洪涝造成的损失社会资产总值达3500万元。二、农村生态环境能改善。工程完成后,可新增耕地270亩,两岸大堤将绿树成荫,不但调节气候,而且构成防风林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对地表水起到调节作用。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加强我省乡村河道管理的几点建议。
刘佐华:调研中发现,类似株洲市攸县沙河治理的问题,在我省还为数不少,需要各级政府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在此,针对河道管理机制这一根本性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等级区分,夯实管理基础。
“河长制”就是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内河道的河长。“河长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协调河流管理的相关部门,合理推进中小河道的整治。为落实“河长制”,要尽快完成中小河道管理等级划分,明确河道的等级、辖区内中小河道管理范围,对已确权的河段,还要设立界桩、管理和保护标识,并公示河道基本信息和管理权属,这不仅方便河长管理,也方便市民参与河流管理监督。
(二)强化考核问责,落实责任追究。
建议将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并制定相应标准,细化问责内容,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可依据考评结果,作为向各级政府落实中小河道管护资金的依据。在细化问责内容时要权责明晰,比如对于跨越多个区域的河道,“河长”责任怎样划分?当整条河道发生问题时,由某位“河长”承担责任还是共同承当责任等,都要予以明确。
(三)健全监督机制,长效常态管理。
做好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健全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非常必要。除了要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外,完善市民投诉、媒体曝光、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更为重要。建议在完成河道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在两岸明显位置,公示河道管理主体、职责、监督举报电话等,方便媒体和市民参与监督管理,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建议开通公众微信号,方便举报者拍照上传,更直观地提供线索,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市民群众投诉内容的处理结果,可作为考核问责各级“河长制”是否落实的首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