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4-13 | 人围观
巩守平
3月31日,西安交大二附院国家医疗队结束支援武汉任务安全回到西安。自2020年2月8日,西安交大二附院援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130名队员在队长、院党委书记巩守平带领下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区。期间共救治89名患者危重症患者,经过50余天战斗,圆满完成任务返回西安。巩守平回陕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他,他对此次战“疫”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总结,称当时的心境很澎湃,如果此时不出手,枉费从医心。
第一,出手的自信来自先辈的积淀和过硬的技术
西安交大二附院王世臣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首创应用大剂量维C抢救急性克山病心源性休克患者,将死亡率从95%降低至5%,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院史令我记忆深刻。2月8日到达武汉当晚,我们就组织医疗队对大剂量维C用于新冠治疗进行讨论,临床应用后患者病情均趋于好转,方案对提高新冠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发挥出明显效果。
2月13日,国家卫健委在武汉主持召开由23支国家医疗队参加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沟通会,我们就大剂量维生素C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同时汇报了心理干预在新冠治疗中的意义。这一套组合诊疗方案被誉为新冠肺炎救治的“交二方案”。
2月26日下午,病区收治了一位73岁的特殊新冠患者,老人双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大量),脑明显受压,命悬一线。
阅片后我决定:“立即准备手术,我上!”一番紧急准备后,我主刀,麻醉科主任吕建瑞协助麻醉,手术室副护士长古茹担任巡回护士,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娟,麻醉科樊龙昌,手术室护士长旷婉等团体协作,为该名患者在全麻下实施颅脑手术。45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血肿引流通畅,脑细胞受压消除,颅压降低,患者意识恢复。
45分钟的颅脑手术,对常年在手术台上的我们来讲,也许并不是一件难事。这一次的风险在于患者是危重新冠肺炎,感染风险首当其冲;手术全程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防护,严密防护下的视野、手感、灵敏度受到影响,手术操作失准的压力和挑战也是不小的考验。
第二、出手的方向在于创新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和医疗队员在重症隔离病区救治新冠患者过程中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为主的细胞因子风暴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病情转危、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甄别、抢先治疗、关口前移、扼住要害是重中之重。团队创新实施托珠单抗、大剂量丙球联合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三联方案治疗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复发CRS取得成功。
78岁患者余某,在确诊重型新冠肺炎救治后已趋平缓的过程中,2月28日突然再次发热、气短、呼吸困难。经过复查IL-6水平高于正常值近100倍,我们和患者主管教授、主任医师马肖容凭借临床经验,判断系二次CRS复发,极可能短时间内病情恶化而死亡。治疗小组果断决策应用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为患者实施“三联三快速”方案遏制细胞因子风暴,控制病情,挽救生命。
29日上午,经过团队紧张有序的治疗,老人体温迅速恢复正常,炎症因子明显下降,血气氧合快速改善,治疗取得明显效果。“三联三快速”成了全国新冠肺炎创新治疗。
患者家属也很配合,跟我说,“请放心救治,我们全家相信医疗队,一定全力配合。你们一直以来没有放弃,精心治疗,不断为我父亲寻找好的治疗方法,我们很感动”。
第三、出手的保证在于凝聚组织优势和群策群力
医疗队130人中,医生30人,护士99人,药剂师1人。尽管队员都是平日熟悉的同事,但此行任务艰巨, 我们2月8日一登上飞机就强调救治目标和任务要求。在救治工作中,医疗队完善三级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及病例书写制度;建立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制定并推动落实“三线两层两轨”值班制度,即分一二三线查房制,分别实行6小时、24小时两轨值班负责制,同时设立日常医疗组和疑难危重症组两层诊疗团队;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方案》;二附院《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流程及应急预案》,让更多患者得以及时救治,同时保障了医务人员安全。该应急预案得到了其他医疗队的认可,被推广使用。(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党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