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6-22 | 人围观
“针对病毒本身,您有那种恐惧感吗?”李小萌问。
“我有思想准备,准备被感染。”李兰娟回答。
这是即将于6月21日在东南卫视播出的《抗疫特别节目——专访李兰娟》中的一段对话。节目中,李兰娟不仅将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和细节,还将针对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对李兰娟院士做一次深度访谈,是近几个月来李小萌一直想做的事。在疫情刚开始蔓延的时候,有一位女性顶住各种压力,率先提出武汉不进不出,她又身先士卒到武汉一线去救治危重病人,“她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给出关键的建议?”“又为什么要在这么高龄的情况下近距离跟新冠病毒短兵相接?”带着诸多疑问,李小萌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这也是全国首家省级卫视对李兰娟进行深度访谈。
三入武汉,身先士卒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向第一线是一种本能,我得往前走。”节目中,李兰娟回顾了自己三次赶赴武汉的过程。
1月18日,李兰娟第一次抵达武汉。正值春节期间,客流量很大,前往武汉的火车票根本买不到,最终她和两位助手买了加号火车票,三个人挤在两节火车厢之间,一路坐到武汉。此行,她对疫情进行了研判,了解疫情的性质、发展程度,并提出防控建议。
在1月19日的高级别专家组闭门会上,作为第一个发言的专家,李兰娟提出的四点建议成为日后疫情防控的关键。“第一,新冠肺炎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第二,有严格隔离条件的医院才能收治新冠病人;第三,用大数据的方法发现和控制感染源;第四,武汉人员不进不出,尽量将疫情控制在武汉。”
2月2日,李兰娟带领10人左右的医疗团队,带着装有人工肝机器、耗材、干细胞、微生态制剂等医疗物资的十几个箱子,赶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展开危急重症救治工作。5月31日,李兰娟再赴武汉,专程了解集中核酸排查情况,并通过视频连线告诉大家,“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
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李兰娟科研团队研发的人工肝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节目中,李兰娟将通过一个救治案例,介绍如何运用人工肝技术治疗新冠肺炎,“人工肝是一个血液净化系统,通过体外的一个装置,把患者血液中的毒素、病毒、细胞因子、炎症介质,通过体外直接清除,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了医疗技术,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也非常关键,在李兰娟看来,只有把疫情信息公开,大家了解了,再来群防群治,传染病才能控制下来。“除了医院隔离,社区的发现和控制做得非常不错。这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这次中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住,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广大医务人员的奋勇前进,以及全国人民大团结共同战斗的结果。”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传染病的斗争史
正常的商务出行,惬意的午后散步,节目中李小萌漫步杭州的街道,看着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由衷感叹时光珍贵。如今,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整个社会有序进行复工、复产、复学,谈及此刻的心情,李兰娟用“既放松又紧张”来形容。“放松的是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下来了,紧张的是国外疫情没有控制下来,随时可能输入到我们这里来。”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传染病的斗争史,”对于“新冠这样的情况以后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样的悲观论调,李兰娟的态度很淡然,“今后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要有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破坏自然界,对自然界的情况要进行研究,加以监控,来预防和控制,人类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复盘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之余,节目中还将探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问题。对此,李兰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各大医院建立传染病隔离病房;第二,各大医院增强病毒检测能力;第三,提高传染病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和待遇。”
令李兰娟深感欣慰的是,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年轻人表现出了勇敢无畏的精神。在她看来,这场“战役”让年轻人得到历练,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今后碰到类似的传染病发生时,他们更加能勇往直前,国家后继有人了。
73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已到了可以颐养天年的人生阶段,但李兰娟仍坚守工作岗位。带研究生、做课题、看专家门诊……她似乎忘了年龄,却知道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工作者是美丽的,工作是享受。”在她看来,一个人有工作就有奉献,就有价值,就有活力。
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感谢”是李兰娟听到最多的词语之一。患者眼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她看来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责,“医务人员的责任和目标跟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战胜疾病,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