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关注微信 要闻日报 - 要闻日报是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你的位置:头条资讯

18年!他用镜头见证南宁地标“朱槿花”绽放历程(图)

来源:2018-07-26 | 人围观

原标题:18年!他用镜头见证南宁地标"朱槿花"绽放历程(图)

18年!他用镜头见证南宁地标“朱槿花”绽放历程(图)

一“花”一世界 一“镜”一菩提

连续18年,他用镜头见证南宁地标“朱槿花”的绽放历程

核心提示

发现一座城市的美,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场景。在南宁生活多年的卢伊琳从2001年开始,就把自己的镜头定格在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18年来,他悉心记录下了南宁这座地标建筑的点滴成长和变化,也见证了这朵“朱槿花”的完美绽放——

胶卷印记 一朵“花”开从无到有

17年前,卢伊琳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用镜头定格的那个画面,会一直延伸到2018年的今天。“记得那是2000年的时候,很多南宁人都知道有个国际会展中心要在9月28日破土动工。我那时还没从单位退休,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过去‘先睹为快’。”在民族大道上来回走了好几趟的他,远远看到对面山坡上已经搭起了一个主体框架。2001年,他特地找了个空余时间,端起自己的相机就往会展中心不远处的山坡上爬。

“当时那一带还很荒芜,我尽可能往山坡的高处爬。会展中心的圆柱形主体已经有了雏形,远远看过去,如今繁华的民歌湖那时候也是一片荒地。”卢伊琳说,当时人们拍照全靠单反相机和胶卷,还没有数码什么事,买个胶卷连洗带冲得花掉不少钱,因此取景拍照都特别谨慎,“要观察老半天才敢按一次快门”。时隔一年之后,他又再次来到原来的拍摄地点,发现自己原本挑选的位置早已被挖出一个大坑,他只好将视野继续往后延伸,再次爬坡寻找另一个高点观察这栋建筑。“这一次,钢结构的‘花骨朵’已经出现在画面之中。”

2003年10月,这个以南宁市市花朱槿花为造型结构的大型建筑在南宁市民面前正式亮相,在当年可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时南宁市还没有太多大型的建筑,这个地标建筑一出现就立刻成为了南宁市的一张‘名片’。”同年11月,卢伊琳端起相机,拍下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承接的第一个大型展会。“从那一刻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有必要每年都过来一趟,记录下这朵花的每一个成长和变化。”

数字革新 “朱槿花”长出了“翅膀”

大约自2006年起,卢伊琳开始采用数码相机记录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变化。“你看,2006年的会展中心周边景观绿化已经基本完成,跟此前光秃秃的‘土’样子相比已是大相径庭。”在照片上可以看到,2006年会展路已经完工,中心周围的景观亮化有了很大的提升,远处的民歌广场也基本建设完毕。

自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东博会的主会场以来,这朵盛放的“朱槿花”已经不折不扣的成为了南宁这座城市的象征。“2009年这张照片就是在当年博览会期间拍摄的,明显看出此处川流不息,来往宾客如云。”

到了2014年,已成功举办过11届东博会的会展中心又开始酝酿新一轮的“蝶变”。“那一年我回到会展中心,发现此前展馆边上花团锦簇的大花坛已经被移空,我感觉到它又要有所改变了。”卢伊琳赶紧取出相机,拍下了中心升级改造前的模样。2015年12月1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开工,要为中心修剪“繁枝”、重栽“新苗”。“到了2016年,整个升级改造工程完工。你看这张照片,新的场馆代替了原来的空地,很像为主场馆按上了新翅膀。”卢伊琳向记者逐一展示历年的作品。

就在上个月20号,卢伊琳再次站上会展中心东面的半山坡上,继续“打卡”摄影。到了9月中旬,这朵朱槿花就将以如今的面貌迎接第15届东博会的举办。

岁月回首 城市建筑也“有话要说”

“回首镜头里的这十多年,我完全想像不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发展如此之快、变化如此之大。”卢伊琳不禁感叹道,这座建筑算上历次重大改造,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花开三度”,“在镜头里它一直在改变、延伸,未来的发展拥有无限可能”。卢伊琳非常期待,会展中心下一次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惊喜。

卢伊琳觉得,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标性建筑,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换在10年前,很多外地人提起南宁都不知在哪里,现如今这座城市在国内、在整个东南亚都已经小有名气。”作为一名普通的记录者,他感觉有时也能与这座沉默的建筑进行对话,每次来看它,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有着说不完的牵挂。但是有时候,一张历史瞬间的定格照片,比起千言万语更能表达出生活的况味,“一张接一张地回顾,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日新月异’。”(记者 梁如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