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6-07-03 | 人围观
陷阱四:选错落地城市
一般认为适合分时租赁的城市样本:大都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车多车位少停车难、公共交通低效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等等。满足这些要求的城市有很多,国内的北京、上海、杭州等,欧美的纽约、洛杉矶、伦敦、慕尼黑、柏林、罗马……很多很多。
可是在确定落地城市之前,还得认真研究一下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才好,否则很大几率你将血本无归。比如说伦敦吧,无论从城市规模人口经济交通状况哪个意义上来讲,她都是非常适合分时租赁的一个城市,而且人口巨多有很大市场才对。不过且慢,政治和文化状况你研究过吗?
不妨来看看世界最早开始分时租赁的戴姆勒集团大名鼎鼎的Car2go,2012年进入伦敦,后来扩展到边缘其他城市,看起来生机勃勃。可是在辛苦经营两年后由于损失惨重在2014年只能无奈退出英国市场,原因何在?在其官方网站上提到两个原因:1、英国的区域自治比较强,比如在伦敦,同时需要和伦敦32个行政区(OMG!)的行政和交通主管机关打交道,费时费力成本高又效率低。2、英国根深蒂固的私家车拥有文化,在英国尤其是伦敦,很多市民蛮保守的,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大愿意去开别人刚用过而且马上就要被下一个人用的车,万一落了手提电脑之类比较私人的东西在车上被陌生人捡到多不好(咳咳,真不是在映射谁)。所以用户量相对其他地区少的多。
所以在项目落地地点的选择上也要慎重,政治/文化/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一定要做好功课。
陷阱五:谁是对手?谁是客户?
我们在说汽车分享的时候,总是把分时租赁、专车/叫车服务、P2P分享等放在一起来考虑,来评估这个市场的前景,好像它们是互相帮忙的好基友,可是本质上它们是互相竞争的关系。在欧洲的出行研究里对于整个社会的出行分了七个层级:第一位步行,第二自行车,第三位公交包括地铁/巴士,第四位是分时租赁,第五位是出租车/专车/叫车,第六位是长租,第七位是私家车。这些层级之间是替代性的,本质上是竞争关系。而处于同一层级的比如出租车/专车是竞争又互补关系。
这个体系里单独把分时租赁作为一个公共交通的层面,有别与出租车/专车,是按照有没有驾驶员来分的。而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成本的问题,比如在上海一个出租车驾驶员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1万,一年里出租车公司的人力成本就是12万,而一辆出租车的成本大概在七八万块钱左右,三年折旧的成本一年是2万块钱,这就是12万和2万多块的差别。而分时租赁自驾的模式是12万成本都没有了,只剩2万了,就是有更高的成本竞争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分时租赁是出租车/专车模式天生的对手。
谈完模式谈用户,正确定义目标用户是重中之重,分时租赁作为汽车共享的一个细分市场,也需要找到你具体的细分用户--黏性用户:1、非开车新手,新手或者不会开车的是出租车/专车的忠实用户;2、多目的地出行,一次出行去好几个目的地办事,如果只是一个目的地那还不如专车;3、尊崇个人自由/空间,不愿意和出租车/专车瞎扯;4、喜欢“拥有”一辆车的感觉--虽然目前因为限牌或其他原因不能真正拥有。
找到这部分粘性用户,才有持续增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