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9-04 | 人围观
盛夏的荔波,青山葱翠,天空如洗。碧带般的樟江蜿蜒流淌,穿城而过,两岸的蜜柚已结出青色的果实,提子、蓝莓也已释放了灿烂的颜色,展露了笑脸。
荔波拥有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因独特的喀斯特原始地貌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然而特殊的地理环境,耕地稀少、产业落后,曾是制约荔波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荔波县依托生态资源,不断擦亮“绿色”这个发展底色,通过“旅游+扶贫”“生态+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带领一方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如今这座美丽的小城,正以“绿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梦柳风情小镇。
除“黑”增“绿”
在20世纪90年代,煤炭产业曾一度占到荔波财政收入的75%以上,短暂的“黑色经济”,造成荔波县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对于荔波来说,核心“底色”在“生态绿”。荔波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严格推行“一保护、两禁止、三关闭、严治理”政策,将环境影响大煤炭行业逐步淘汰,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在贵州率先出台《负面清单》,明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领域和产业禁止进驻荔波,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河流、山林、保护区的保护条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催生了《荔波共识》和《荔波宣言》,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明确为荔波发展基本原则。
经过不断努力,2007年,荔波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中国最美的地方、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8年,荔波县森林覆盖率以上升到了71.04%,相比2014年的63.85%,增加了7.19%,森林覆盖率升至全省第九,保持全州第二。
“黑色经济”不可持续,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美丽经济“齐飞”之路?2015年,荔波县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创意,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以旅游业为核心,围绕“旅游+”理念,推动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城旅等产业融合,带动一产、二产、三产全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2016年,荔波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荔波县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定位,按照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定位,在深入实施全域旅游“545”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326”工作举措为抓手,坚持景区开发、业态培育、服务提升齐头并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升级,全力打造贵州旅游“样板”和“龙头”。旅游产业发展从小到大,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居、体验等复合型转变,形成大旅游引领绿色崛起、大旅游带动三产升级、大旅游格局全民参与的发展态势。
寨票渔隐精品民宿。
目前,荔波已形成以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为龙头,荔波古镇、瑶山古寨、大土苗寨等7个3A级旅游景区辐射周边的旅游大县。建成了冰雪水世界主题乐园、樟江沿河景观带、月亮湖湿地公园、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等大项目,打造了寨票渔隐民宿、水浦恩铭故里、梦柳布依小镇、瑶麓青瑶风情园等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民族旅游村寨。
做足“旅游”,荔波旅游产业火了起来,旅游景区周边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位于大小七孔景区新大门旁,紧邻大小七孔集散中心,梦柳风情小镇民宿、饭馆林立,游人来来往往。一栋栋富有布依族风格特色的楼房,黛瓦白墙,雕梁画栋,前庭后院,花草摇曳,好一幅田园乡居图……“庭院很漂亮、居住环境更好了”、“政府打造哪里、哪里富”,吃上“旅游饭”的拉柳村民们对于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
“我们这套房子总的有600平米,一共5层。楼下4层我们租给了一个老板,他以一年12万的价格租下来用来开酒店,装修都是他自己负责,一次性签了10年,我们现在也富有了。”说起致富史,梦柳风情小镇村民胡成沙笑开了怀。胡成沙一家自2016年从高桥村下洞组搬到梦柳小镇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深山,还有了别墅一般的小洋房,更是吃上了“旅游饭”。在全域旅游、旅游扶贫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荔波村民“旅游饭”越吃越香。
荔波县的经济支柱由20世纪末期的煤炭经济成功转型为以旅游发展为主导的绿色发展经济。据统计,2018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616万人次,增长38%;旅游总收入142亿元,增长34%,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荣获2018年中国旅游影响力品牌、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项目列入全国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
点“绿”成“金”
有了“绿水青山”,还要打造“金山银山”。以全域旅游为支撑,推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多年实践证明,封闭式生态保护管理不能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构筑起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是荔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和目标。
“太好了!我有工作了!”聘上生态护林员,荔波县丙外村村民梁开敏充满喜悦。当护林员,不用离乡背井,能照顾一家老小,还能搞点种养业,一个月挣上两三千元不成问题。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脱贫有机统一。借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政策,一方面用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另一方面传承荔波崇尚自然的传统,选聘对保护生态环境有贡献的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借助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帮扶优势,通过林业经济、生态护林员等项目直接带动荔波脱贫10121人。
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有机统一。近年来,荔波县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发展桑蚕、百香果、铁皮石斛等产业,逐渐形成以桑蚕主导,精品水果、青梅、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齐头并进的“1+5+N”产业结构体系。
点“绿”成“金”,走出致富新路。在玉屏街道的拉岜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房前屋后都是柚子树。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丘陵,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蜜柚林”,发展起了蜜柚产业。每到蜜柚丰收季,成片的柚子林里满是欢声笑语,果农们忙着采摘柚子,路旁整齐停放着一排排农用小车,等着拉货。这些年,拉岜村通过发展荔波蜜柚产业,如今已是“金黄满岭晚风柔,马路车行到小丘;荔波蜜柚分装销省外,心花绽放上眉头;品牌引进八方客,良策惠及几度秋;群众围堂谈致富,新村一片小洋楼”,拉岜村已成了全国名副其实的“荔波蜜柚村”、“小康村”。据统计,拉岜村80%的家庭有农用小货车,50%家庭有小轿车,家家户户建成小洋楼。2012至2017年,拉岜村荔波蜜柚种植累计带动152户贫困户、637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荔波蜜柚产业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脱贫效果极显著,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进程中,荔波初步形成春赏桃花、夏品枇杷、秋尝蜜柚、冬游梅原的四季休闲农旅品牌体系。2018年,休闲农业营收突破28亿元。
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荔波在践行生态扶贫、推进绿色发展方面一路高歌。结合本县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扶贫,探索出了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新途径,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成果不断显现。2018年,全年共减贫4566户16646人,1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6.03%,小康实现程度达97.8%。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称号。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蓄势资源禀赋,发展“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如今,依托绿色发展、后发优势,荔波这颗“绿宝石”,底色越擦越亮,脱贫之路越走越坚实。(蒙瑞霞 蒙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