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8-20 | 人围观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今日,新版LPR首度亮相。根据数据显示,新版的1年期LPR利率为4.25%,较此前4.31%下降0.06个百分点;新增5年期LPR利率为4.85%,较5年期基准贷款利率4.9%下降0.05个百分点。新版LPR纷纷出现小幅回落,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上周六,央行在辟谣“降息”传闻后,坚持“不会大水漫灌”立场,并推出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的形成机制。
“此次下降符合此前市场预期,首次LPR下降实际上对市场有强烈的信号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LPR最重要的意义是作为新的贷款利率参考标准,相对于贷款基准利率而言,更能反应市场利率变化情况,有助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但这并不等同于降息。
央行此前表示,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外,完善LPR利率定价机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中国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坚实一步。在完成定价机制的改革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或会有所下降,这也将会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有非常正面影响。
LPR利率下降将利好于实体经济融资
央行将LPR的定价机制重新调整,实际上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实际利率下行。
正如央行所言,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新版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央行表示,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对于首次公开的新版LPR利率下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符合市场预期,同时也符合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初衷。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对银行来说LPR利率略有降既符合央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政策诉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己的利益。从这个报价结果看,银行负债成本高是制约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的重要因素,若想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需配合降低1年期MLF利率或引导负债成本下行。
董希淼预计,观后市,我认为LPR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目前全球的流动性都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而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空间不大。
“LPR的下降并不能等同于降息。”董希淼强调,这是形成机制的改革,对于银行贷款定价参考的改变,如果流动性紧张,LPR或将上行。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总体的流动性宽松、实体经济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环节,央行希望通过LPR的定价机制来引导实际利率有所下行,并非降息。而在引导过程中也并非一蹴而就,目前新版LPR影响新增贷款,而各家银行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价。
此外,华泰证券宏观研究认为,目前来说,LPR机制调整对股票市场而言是较大利好,通过推动LPR利率市场化,将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所有行业,预计短期有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虽然略不利于银行业,但暂时先动增量,我们认为央行此次已经足够呵护银行。对债券市场而言是较大利好,预计随着LPR利率下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下行至2.8%。
银行净息差或面临挑战
LPR改革以后,商业银行净息差或也将因此收到挑战。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范若滢则认为,对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
“存贷款息差收窄,经营压力加大。新的LPR形成机制下短期内贷款利率将下降,存贷款息差收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业务结构均受明显影响,需要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范若滢表示,利率市场化提高后,定价权更多掌握在了商业银行手中,需要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资金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利率水平,对银行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这将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可能提升。
范若滢认为,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银行将有更强的动力进行业务创新和经营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流动性管理能力不佳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将更大,银行业竞争可能更为激烈,行业集中度有可能提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LPR利率改革后,未来利率风险也会上升,所以要进一步的完善利率风险的衍生品市场,更好的帮助银行和企业规避利率风险。
不过,温彬则认为,当前我国不仅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还要环节融资贵的问题也给。下一阶段我国进一步从宽货币向宽信用来转化,使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管银行贷款利差可能会有所收窄,但随着贷款投向规模的扩大,银行仍将保持经营业绩稳定的状态。”
关注平稳过渡中市场仍存挑战
LPR的改革能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对于实体经济而言,LPR改革可能带来融资成本下降,缓冲经济下行压力;对于中央银行而言,LPR改革疏通了货币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而在好处之外,有业内人士表示,LPR改革后,还将带来新的挑战,这需要平稳过渡。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首次披露的新版LPR利率,属于小幅下降,体现了在引导贷款利率下降的同时,也注意避免一次性降幅过大,对市场造成冲击,从而给市场以适应和过度的时间。
实际上,央行已经对此表态表示,此次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同约定执行。而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不过,新老产品的过渡问题,仍是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王一丰认为,对于目前存量贷款,若采取“一刀切”模式,直接以 LPR 取代贷款基准利率,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但不限于大量存量合同调整、银行体系存量资产重定价冲击、加剧大中小企业结构性融资不均衡等问题。
“缺少过渡期安排可能干扰8月份信贷投放节奏。”王一丰表示,过快推行新LPR定价,而不设定过渡期安排,将导致摩擦性冲击难以避免,8月份后程的信贷投放(尤其是中长期信贷投放)将受到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完善LPR利率将是迈向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的第一步,但这并非终点。
范若滢认为,未来仍要加大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二是在时机成熟时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约束,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理论上我国已经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实际上存款利率的上限依然受到隐性约束,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更大,未来仍需要合理把握节奏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三是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考虑到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为防止个别机构风险的扩大和蔓延,建议加快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破产处置的立法、司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