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7-19 | 人围观
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无接触”逐渐成为了刚需。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发文,企业复工复产后严禁使用指纹考勤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使接触生物识别向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切换,“刷脸”成为新趋势。宇泛智能作为物联网智能视觉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泛安防领域长尾市场。
谈及创业初衷,宇泛智能COO苏亮亮表示,由于自身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兴趣已久,机缘巧合下与宇泛智能创始人兼CEO赵弘毅结识,便一拍即合于2014年加入宇泛智能,凭借机器人项目,宇泛智能于2015年获得天使湾的天使轮融资,在研发过程中,宇泛智能机器人研发出三大核心技术:语音交互、图像识别以及运动控制。苏亮亮介绍说,宇泛智能在2015年3月图像识别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取得了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世界第二和权威人脸检测评测平台FDDB(Face Detection Data Set and Benchmark)世界第三的优异成绩。但是宇泛智能机器人的创业路程并没有就此一路高歌,半年后,他们遇到了技术难题,资金也面临枯竭,不得不围绕人脸识别算法技术进行公司转型。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宇泛智能,经授权使用
接下来的路程宇泛智能该怎么选?据苏亮亮介绍,当时共有三个方向,一是进入安防领域,但安防领域着重资源,由于公司团队多为年轻一代,在资源上比较稀缺,便放弃了安防这条路;二是算法授权,但算法的核心在于数据,当数据变得足够多的时候,算法便没有了壁垒,变成买方市场,效益极低;三是选择民用市场的门禁机以及考勤机,将人脸识别算法落地到实际场景中,研发人脸识别设备,掌握真正的核心产品,才能拥有竞争力。
宇泛智能于2015年10月正式立项研发嵌入式人脸识别设备,到2017年初,宇泛智能量产了将深度学习算法移植到嵌入式平台的人脸设备门禁考勤一体机。摒弃了传统的介质系统,如指纹或静态人脸识别;宇泛智能采用动态人脸识别,在短时间、环境条件低、逆光等条件下帮助用户实现打卡、识别功能,很好的解决了“效率低、易伪造“等痛点。
为了将产品推向市场,苏亮亮联合公司市场侧合伙人开展了“万里长征”活动,跑遍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的电子市场,进行“地推”发展城市代理人的传统市场推广模式,在整个地推过程中,苏亮亮终于摸索出了公司的运营模式——与集成商合作,由于整条产业链中环节过多,宇泛智能采取与集成商合作,完成部分环节,使集成商完成最终产品的落地实施,将to c模式转变为to b模式,大大有效的提升成交量,短短几年时间,宇泛智能营收实现了几百倍增长。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宇泛智能,经授权使用
在算法的不断更迭中,宇泛智能通过两年时间攻克了K12场景的人脸识别难题,由于K12场景中的中小学生,生长速度过快,会对人脸识别设备的精确度要求较高,故而宇泛智能与西南区域一学校进行合作,不断尝试探索完善算法模型,终于推出了“小学生AB算法模型”,在百万分之一误识率下,AB模型通过率相对于普通算法模型分别有了39%、41%的提升,搭配宇泛智能特有AB双模型调度算法,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既能保证识别速度快,又能保证识别准确率高。
谈及市场痛点,苏亮亮表示,一是技术的更迭之快,现行的动态人脸识别功能相比于之前的静态识别,使用了深度学习算法,识别所需条件较低,打卡方式体验度更为方便快捷;二是随着“智慧城市”战略的深入发展,城市治理需将数据、信息数字化。原来的安防系统都是单点项目,呈现“数据孤岛”状态,而宇泛智能提供的物联网智能视觉解决方案能够将其数据打通,进而更有机会将设备产品渗透入社区、园区、工地及学校等各个场所。苏亮亮坦言,公司于2019年完成了1亿元人民币营收,预计2020年完成3亿元人民币营收。
截止目前,宇泛智能团队规模已达300余人,其中研发技术团队占据70%,已获44项专利、软件著作权11项。宇泛智能创始人兼CEO赵弘毅曾为华为算法工程师;融资层面,宇泛智能于2015年1月获天使湾天使轮投资,后于10月获得红十月Pre-A轮战略投资;于2017年11月获普华资本A轮融资,2018年获新康资本数千万A+轮融资,并于2020年3月获得野草创投B1轮融资。苏亮亮表示,下一轮融资将计划融资1.5-2亿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流动资金、项目垫资以及相关人才引进方面。
本文文章头图来源于宇泛智能,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