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5-08-27 | 人围观
周启青摄
周启青摄
周启青摄
原标题:海军陆战队“90后”双胞胎兄弟竞技阅兵场(图)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题:海军陆战队“90后”双胞胎兄弟竞技阅兵场
作者周启青董文平夏德伟
“姜文,快把电话给我,你不就比我早出生几分钟嘛,凭啥每个周末都是你先给家里讲电话?你把好消息都说完了,我说啥?”
“姜武,咱不是说好了嘛,这个星期谁表现好,谁就先给家里讲电话,有本事你下周超过我……”
一个周末的晚上,在阅兵村看到这一幕,记者也是忍俊不禁。在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有一对“90后”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姜文,弟弟叫姜武。名字很响,但他俩可不是电影明星。
“不管干啥,咱们都不能让人瞧不起。”
姜文、姜武,顾名思义,家人希望这哥俩能文能武。能武,13岁就读山东莱州武术学校,五年专攻武术散打;能文,入伍后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是连队小有名气的“理论通”。
怀揣梦想,对军营的无限热爱迅速转变为姜文、姜武锻造陆战精兵的血性豪情。
担任新兵连“武教头”,兄弟俩不仅把军体拳打得虎虎生威,还给战友传授了不少散打格斗技巧;轻武器射击训练,他们刻苦训练,练成举枪就发、白发百中的“肌肉记忆”……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新兵结业考核时,兄弟俩成绩均全优,双双获得嘉奖。
“兄弟俩人着实表现优秀,如何将他们分配,当时可让我犯了难。”该旅两栖装甲团军务股长马茂富告诉记者,新兵下连时,好几个连队都抢着要这对双胞胎兄弟。没办法,在马股长的提议下,几个连长“上台打擂”,最后再征求兄弟俩自己的意见。
最终,哥哥姜文到了坦克一连,弟弟姜武分到了战车三连,但不巧,俩人都成了炮手,并且在当年的实弹射击中都打出了四发三中的好成绩。
今年初,一听说旅里要组建两栖突击车方队参加抗战阅兵,兄弟俩都递交了“请战书”,还约定要一起走过天安门。然而,从腿脚称王的搏击场到步伐一致的阅兵场,姜文、姜武所要面对的困难还真不少。
教练员刘晓雷第一眼见到兄弟俩站军姿的样子,皱着眉说:“不愧兄弟俩,两眼无神,而且含胸驼背,一个月矫正不好就别站在这里了!”
面对教练挑剔的目光,兄弟俩顿时有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比武的擂台上,为了减少被对手攻击的面积,必须时刻含胸收腹,侧身对敌;而在抢滩登陆的战场上,他们同样要挤在狭小的站位上瞄准、击发。
“不管干啥,咱们都不能让人瞧不起。”当天晚上,兄弟俩聊了很久,决定要用行动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要想改变别人的看法,唯有先改变自己。训练时,教练讲的每句话,姜文和姜武都听得格外认真。训练间歇,别人都在休息,兄弟俩还在对着镜子纠正军姿姿态,用心领会动作要领。中午和晚上,他俩背靠墙,寻找脚、腿、腰、肩、头五点一线的感觉,有时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
为了克服自身的一些孤僻动作,兄弟俩也是想尽了办法。头歪,偷偷在领口扎上别针,晚上睡觉不用枕头。胯部突出,就在床上进行端腹训练和仰卧起坐;背不直就绑“T”字架,走路必须时刻挺直腰杆,就连吃饭腰上都系着武装带。
“无血性,不军人。兄弟俩争着学、比着练,在方队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郁氛围。”看着姜文、姜武的军姿越来越挺拔,刘晓雷心里也暗自高兴,自己的激将法奏效了。
虽然教练的笑脸多了,但姜文、姜武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他们明白,进步快,并不意味着自己比别人优秀,要想赶上并超过别人,必须奋起直追。
“不就差1厘米吗,挺一挺胸脯就能够!”
有时,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就当姜文和姜武为了拿到进京受阅的“入场券”而挥汗如雨的关键时候,一条硬性要求,却彻底浇灭哥哥姜文的希望之火。方队要求所有受阅人员的身高必须在1米8以上,姜武刚好达标,而姜文却只有1米79。
“你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但身高是条硬杠杠,回到原单位后,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找姜文谈心时,中队指导员曾宪洲的话还没讲完,姜文的眼圈就红了。
1厘米的差距,是横亘在姜文面前的一道沟,也是刺在姜武心中最深的痛。虽然不舍,但姜文还是含着泪,一个人悄悄地收拾行李。看着一向自信开朗的哥哥失落的样子,姜武上前一把夺过哥哥的背包,仍在地上。
“哥,不能走,你难道忘了我们的约定吗?我们说好了要一样走过天安门的。不就差1厘米吗,挺一挺胸脯就能够!”姜武动情地说:“你是哥,别让我瞧不起你!”
虽然只比弟弟早出生了几分钟,但从小到大,都是姜文处处护着姜武。然而,此时此刻,姜文发现,弟弟成了他最坚强的依靠。
擦掉眼泪,兄弟俩找到方队领导,立下“军令状”:进京之前,如果不能拔高1厘米,立马卷铺盖走人!看着兄弟俩真挚的表情,再想想他们平时的表现,方队领导最终同意给姜文一个机会,但只能作为预备队员参训。
“你们是双胞胎,姜武身高1米8,你也只差1厘米,应该不是净身高问题,可能是以前练散打含胸习惯了,使劲拔一拔,而且你年龄小,骨骼还没有闭合……”一天,姜文专门给自己的武术教练打电话,听到教练专业的分析,姜文的信心更足了。
每天早上一起来,活动开身体后,姜文就到器械场“吊”单杠,拉伸筋骨。每次训练完了,压腿、拉韧带,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位。走路,身体使劲往上顶,就连晚上睡觉,都用背包绳把自己的双腿绑在床上。在下苦功夫的同时,家里还寄来了营养品,帮助姜文补充能量,增强体质。
要想成为一名正式的受阅队员,身高只是第一道门槛,其他的各项训练也都不能落下。一次,在进行上下车动作训练中,姜文的左脚不小心崴了一下。但他不动声色,忍着巨痛,继续参加训练。中午回到宿舍脱掉袜子,看到他的脚踝处肿得跟个“大馒头”似的,战友们才知道他崴了脚。
“瞎胡闹,一点都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教练刘晓雷轻轻给姜文揉着受伤的脚踝,眼圈竟不觉湿了……
就是凭着这股用心劲,海军首长到方队检查工作时,姜文、姜武兄弟俩被选为上下车科目示范人员。那天,兄弟俩人沉着冷静,配合密切,车下11步、蹬车6步动作干净利落、整齐大方,赢得阵阵掌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姜文的身姿也越来越挺拔。两个月过后,一量,还真“拔高”了1.1厘米,顺利的从预备队员转为正式队员。
“谁表现好,就谁先给家里打电话!”
“会理发、会打拳、会照顾人、肯干活”,这是战友们对姜文、姜武兄弟俩的共同评价。
“话不多,但是有副热心肠。”同年兵王佳伟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小事。
5月下旬,方队从驻训地转运装备返营,五六个人负责固定捆绑一台突击车,可是很多新兵战友不太熟悉操作流程,干起来手忙脚乱。
装甲专业出身的姜文、姜武却是条理清楚,很顺利就完成了任务。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但他们看到其他组的战友还没有找到头绪,主动上去帮助。那天下午,姜文、姜武都抢着干,就看谁使的劲儿大,帮助的人更多。
助人为乐,兄弟俩都愿意,但是拖后腿的事,他们从来不干。这不,进驻北京阅兵村没多久,姜文、姜武就又遇到了烦心事。
“精益求精,必须一流。阅兵进入集中训练阶段,方队对训练的要求更高了。”同排面的中士张宁微告诉记者,有段时间,方队总教练会时不时点我们排面的下巴线不齐,其实说的就是姜文、姜武。
“地瓶盖”这是山东话讲下巴上翘,平时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但站到队列里,还是有些影响排面的整齐度。
“不行就练,一定不能拖方队的后腿。”姜文这样告诫自己,同时,也是这样嘱咐姜武。后来,每当他们站在排面中,就用力收起下颌,使劲往上顶起后脑勺,排面的整齐度也慢慢好了起来。
一次,到了晚上九点半训练才结束,等回到宿舍,大家几乎都累得不想动了。而恰恰这时,第二天合练的通知又悄然而至。为了以最严整的军容迎接合练,方队要求头发长的同志晚上必须理掉。
“来来来!理发咯,完了洗个澡,帅帅的迎接明天合练!”以前在连队学过理发,姜文、姜武就拿出理发工具热情地张罗着。两个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战友们的头发理完。完了,大家都纷纷洗澡睡觉了,这兄弟俩还一点点把地上的碎头发打扫干净。等忙完,躺在床上已经快12点了……
为战友倾情付出,反过来,大家也都乐于帮助这对热心肠的双胞胎兄弟。为了进一步提高兄弟俩的训练水平,搞活训练气氛,中队还专门指定两名教练给他们“开小灶”。
师傅比拼、徒弟打擂。两名教练都是互相不服输的“角”,非要将这对兄弟分个高低,类似于夹扑克、头顶碗、半脚掌站台阶等加练方式都用在了他俩身上。这双兄弟也互不服输,私下约定:“这个周谁表现好,得的表扬多,谁就先给家里打电话。”
比干劲、比毅力、比进步。不仅在训练场上一争高下,研制改进训练器材,兄弟俩也是不遗余力,比如方队的摆头量角器、敬礼摆头移动定位器等辅助训练器材就凝聚了双胞胎兄弟的智慧。
“儿子,离正式阅兵没几天了,你俩都要好好练!还有,姜文你是哥哥,凡事要多让着点弟弟……”又一个周末的晚上,听着妈妈的这句“叮嘱”,姜武乐了,笑嘻嘻地对姜文说:“哥,听到没?老妈让你让着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