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12-25 | 人围观
我国物联网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博览会——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于9月7日至10日在江苏无锡召开。8日下午,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总监肖心月现场对话物联网专家,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杨天若、华为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郑志彬、朗新科技董事长徐长军等三位嘉宾,共同探讨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展望。
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前,全球已经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仅我国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就有300多个。当前智慧城市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未来又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总监肖心月(敖翔 摄)
肖心月: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我们来聊一聊智慧城市的探索。首先请问杨院士,智慧城市,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智慧城市,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您作为外籍院士,您觉得国内和国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各自有什么不同的模式或者特点?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杨天若(敖翔 摄)
杨天若:智慧城市的最主要特点,是人、机、物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怎么有效挖掘人、机、物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人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在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区别在哪里呢?我国政府对智慧城市的高度重视,加上人民对智慧城市这种美好愿景的渴望,二者结合在一起,造就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一些领域领先国际。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步伐领先世界。
而西方国家更加重视隐私和用户,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西方智慧城市发展步伐相对慢一点的原因。但是我相信,我国会逐步克服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隐私保护问题,然后做得更好、更快、更稳。
肖心月:感谢杨院士为我们分享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差异。下面有请郑总,华为作为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企业,专门成立了智慧城市业务部,为国内外一大批城市带去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方案。请您谈一谈华为如何理解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华为在与各地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形成了哪些有益探索?
华为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郑志彬(敖翔 摄)
郑志彬:华为做智慧城市很多年了,五六年前,我就坚定认为智慧城市趋势不可逆转,而如今的现实也告诉大家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数字技术已经变成普适技术,不是针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资源、云计算、大数据与城市结合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华为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惠民心愿。一方面帮助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惠民,让更多人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载体,华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也总结出了一套非常好的模式,即“1+1+N”。第一个“1”是城市的运营指挥中心,有些地方叫做智慧大脑;第二个“1”是城市数字平台,要建立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基础设施。上下两个“1”,中间的“N”就是各行各业应用,三者是有机体,互相支撑、互相依托、不可分离。把整个智慧城市变成有机体,这是华为的思路。
肖心月:感谢郑总给我们分享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下面请徐董事长谈一谈,目前,有没有出现比较成熟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朗新科技作为一家无锡企业,在助力无锡智慧城市应用上,做了哪些工作?
朗新科技董事长徐长军(敖翔 摄)
徐长军:我觉得现在智慧城市往三个方向在走,惠民、善政、兴业。我们以为在现阶段智慧城市上升到了今天说的城市互联网概念。也就是由于各行各业垂直性,微信、滴滴打车等互联网应用出现之后,实际上真的出现了若隐若现的数字空间。如今谈及智慧城市,更加着眼于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助力政府去创造新的政治土壤,进行有效治理和赋能,继而诞生新的产业。
无锡现在是物联网高地,土地是有限的,城市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区域中进一步挖掘新的产业动能?这就需要政府利用城市互联网所定义的数字空间,提供数字领域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作为无锡本地企业,朗新科技正在和无锡政府共同倡导智慧城市升级版。朗新作为技术的提供者,未来也希望成为具体运营服务者。相信我们和政府共同努力,会给无锡市民带来更便利的生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构建数据库产业生态。
智慧城市的未来和趋势
肖心月:今天的第二个话题是智慧城市的未来和趋势。杨院士是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猛,在这样一个技术大爆发和大融合的背景下,您认为智慧城市可能会在哪些应用场景率先取得突破,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应用场景?
杨天若:刚才我总结了智慧城市的特点,就是人机物的深度融合,尤其是数据作为驱动的人机物融合。我刚才提到国内外主要区别还是在隐私和保护方面,接下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可能就是以隐私保护作为主要驱动的人机物融合。这个过程中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现在都在提万物相连,不仅要相连,还要可靠、安全相连,这将影响到方方面面,对电子商务、银行交易、社会价值信用体系等都会有很大的冲击。这样一来,从技术上来看会有新的应用出现,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
比如电子商务,原来需要通过中介这种形式进行交往,以后可以点对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需要中介点交互,进而进行更加可信的交换。再比如对政府的社会信用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改变。这些是接下来几年可以想象的主要突破点或者应用。
肖心月:我们知道,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物联网,华为在物联网领域也是不断探索和创新。请问郑总,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应用的技术短板有哪些,未来的突破方向是什么?
郑志彬:未来一定是万物互联世界,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核心就是物联网。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个实体都可以被数字化,比如灯,可能在一个指挥大屏上就可以控制哪些灯亮、哪些灯灭。但目前而言,整个物联网市场碎片化比较严重,比如如何控制不同地方、不同公司的灯,怎么样把这些分散物联信息整合起来,这是目前碰到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能不能构建一个物联网的平台,能够把所有分散的物联网设备、信息、数字整合起来?
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城市,有十几个政府部门控制物联网的信息,我们想把这些信息打通,但又发现管理上的问题。也就是现在存在很多数据孤岛,亟需解决管理问题,打破不同部门管理上的壁垒和隔阂。
智慧城市可能是一个机会。因为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会去设法打破这些孤岛,可能一下子做不到那么好,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物联网碎片化的问题会慢慢缓解。另外,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物联网与这些技术相结合之后,发挥的效能会更大。所以,趋势很明显,进步也能看到,但是路程会比较漫长。
肖心月:据我们了解,朗新科技旗下的朗新数据和云筑智联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提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园区服务。请问徐董事长,您认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您如何看待未来发展趋势?
徐长军:首先,智慧城市亟需达成共识,政府、社会和业界要达成新的共识,也就是在整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什么是政府职权,什么是企业、市场要注意的,这个要在认知上进行考虑。第二,现在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物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需进一步采集、汇聚、整理、优化,破除数据壁垒、数据孤岛、数据垄断。第三,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相对孤立的事情,需要用新一代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汇聚、搜集、整理、优化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互联网,利用现有成熟技术进一步做好公共产品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发挥大家的力量,充分尊重产业共生共赢的关系。朗新科技正联合合作伙伴的力量,比如蚂蚁金服的支付能力、阿里云计算和阿里城市大脑,建设智慧城市,达成智慧支付、智慧交通方面的合作。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城市信息化,不是简单地让城市更聪明。政府作为基层管理单元,要创造更好的产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产业生态。下一代智慧城市将建立在产业互联网等发展成果之上,向政府、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将诞生更好的业态。我们基于这样的方式看待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无锡展望
肖心月:最后一个话题我们聚焦到无锡,今年对无锡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十周年。如今,谈及中国物联网,已绕不开无锡这座城。2018年无锡入围全球智慧城市前20强;今年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城市。请几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谈一谈,在下一个十年,对无锡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待?
杨天若:十年前,无锡就有远见卓识,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来感知中国。这十年来,无锡以传感器作为主要支点和落脚点,但又不仅立足于传感器,现在无锡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良好,无锡始终在动态改变策略,非常让人钦佩,而且转型也非常好。今后十年,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随着新技术发展,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快。
如果要有一些小小建议,我认为城市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人才储备和准备、学生和技术培养上,这方面无锡可能要吸取一些好的经验。比如深圳的高校院所其实并不多,但能吸引很多年轻有为青年去创业。无锡也有类似深圳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只有一两所大学,还有整个知识体系还不够深厚,我觉得能不能有更好的机制,真正抓住年轻人的雄心,能够吸引更多外来年轻人、有为年轻人来无锡创业,加强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另外,除了当地建设高校院所之外,还可以借鉴苏州等地经验,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一些校区。把这两个机制结合在一起,更多为无锡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后劲,迈上更高的台阶。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人才;另一方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学习、培养等方式快速补齐差距,助力城市发展。
郑志彬:在今天大的背景下,物联网实际上已经跳出技术之外,成为未来支撑整个无锡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全球来看,没有哪个区域能够聚集这么多物联网企业。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年无锡一定有很多物联网企业脱颖而出,未来十年市场对物联网的需求一定更加旺盛,产业方面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无锡前十年的部署将会收到很大回报。
从应用层面来说,物联网核心是要能够给应用带来价值,给老百姓、政府服务带来价值。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物联网带来的一些好处,比如传感器、物联网可以实时保证我们有非常好的空气质量、环境质量,因为出了问题我们能马上感知到。
我认为未来无锡可以作为物联网应用高地,尤其面向市民、政府服务的物联网应用高地,既给产业带来支持,也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物联网前十年是无锡的名片,后十年这个名片会越做越好,把表面的名片变成实在的名片。
徐长军:无锡是非常好的创业热土,总体环境非常好。过去十年,无锡打出了物联网这张名片,成为无锡、江苏、乃至全国的品牌,无锡为整个江苏和中国的物联网做出了贡献。
但是无锡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龙头企业,在中国没有知名的、足够体量的龙头企业。我们特别期待未来十年,无锡能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领域、智慧城市等各行各业,通过这些应用的深度推广,以及政府、企业等各界朋友的努力,无锡本土必将诞生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
朗新科技是无锡本土企业,来无锡的这七年,发展迅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无锡政府通力合作,助力无锡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无锡市民的城市获得感,助力政府更好行政、施政,创立更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数字型科技企业在无锡兴业。
与此同时,我们将以无锡为基地和示范地,开展智慧大出行、智慧社区、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工作,希望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市互联网、智慧出行等方面,打造无锡范式,通过无锡范式辐射的全国乃至全世界。
肖心月:未来物联网发展看中国、看江苏、看无锡,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无锡以及中国物联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肖心月)
智慧城市探索与展望高端访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