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5-12 | 人围观
又是一年汛期至,不凡的庚子年里,新冠肺炎疫情对防汛带来巨大挑战。防汛备汛工作进展如何?重大水利工程能否在汛前完工?
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咸安区多个水利工程建设现场,一幅幅壮观的水利图景,让人心中有“底”、豪情顿生,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咸安已经开足马力,只争朝夕。
淦河治理:打通行洪“肠梗阻”
4月28日,记者来到淦河系统治理工程西河桥段施工现场,只见河堤两岸,水清河澄,9台机械、40多名工人正在河里或岸边忙碌作业。
“受疫情影响,工期延误2个月,3月10号复工后一直‘马力全开’,现在进度已赶上了。”区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徐一钊欣慰地说。
淦河是咸安的母亲河,市区河段经多年治理,成效显著,备受赞誉。但咸安部分河段行洪断面狭窄,过峰能力不足,局部防洪能力仅为10年一遇。
尤其是老西河桥至107国道河段,成为“老大难”。上游一座7孔桥,仅有5孔过洪;下游3孔的虹桥,也被违建堵住1孔。层层挤压下,河面最窄处仅40米,成为河水出城的“肠梗阻”。
复工后,咸安水利人迅速进入“5+2”“白+黑”模式,晴天工地督办,雨天防汛值班,土方扩挖、堤防填筑、水下砼基础同步推进。目前,该工程完成河道疏挖2600米,新建污水管1800米。
指着河道里的黄泥浅滩,技术总工余永纲告诉记者:“那里以前是建到河面上的房屋,现在全拆光了!区里斥资5.3亿元,整整拆了23万平方米的建筑。”记者目测,仅拆违建一项,淦河河道拓宽了三分之一,恢复至70米。
“汛期来临前,所有水下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淦河主城区防洪标准将提升至50年一遇,非主城区20年一遇。”徐一钊信心十足地说。
两湖连通:改善区域水环境
在咸安、嘉鱼交界的两湖连通工程现场,一个高10米、宽10米的巨大混凝土建筑,令人叹为观止,100多名工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忙个不停。
这是下穿G351国道的箱涵,也是斧头湖、西凉湖连通的关键所在。
“两湖经箱涵贯通后,既能走船,还能调剂两湖间的水量、提升蓄洪容积,更能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环境。”项目技术负责人周时告诉记者。
不远处,是工程的另一部分——斧头湖湖堤加固工程。
“如今,湖堤加固工程已完工。”周时表示,两湖连通工程的作用是“疏”,斧头湖湖堤加固工程的作用是“堵”,疏堵结合,固若金汤。
走在全新的防洪堤上,湖风阵阵,抬眼望去,豁然开朗。浩渺的斧头湖,少许钓友在岸边垂钓;如茵的湖内围垸,农人们忙着收获;重建的八字口排水闸,高昂耸立。
谈起焕然一新的湖堤,养鱼20多年的斩关村村民刘志敏,感慨万千。
斧头湖流域曾发生过12次较大洪水,每次都让渔民血本无归。“每当一场洪灾袭来,鱼苗就跑光了。”刘志敏说。
让他恢复信心的,正是湖堤加固工程。该工程于2018年2月启动,经过两年建设,湖堤迎水面的脚槽与护坡、堤顶防浪墙、砼路浇筑均已完工。堤顶上,过去“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3.5米宽的混凝土路面。
去年,刘志敏划出46亩鱼池,专门养殖鲈鱼。这种高投资、高回报的金贵品种,此前他从不敢轻易触碰,担心被洪水冲走。现在,第一批鲈鱼已上市,预计今年能增收十几万元。
“大堤的防洪标准提升到20年一遇,提心吊胆抓生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政府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刘志敏激动地说。
南川水库:给堤坝套上“金钟罩”
春日的南川水库,热闹重现。堤顶,整饬一新的柏油路清新如洗,往来车辆络绎不绝。堤底,“农家乐”升起阵阵炊烟,游客们兴高采烈地赏景、拍照。
南川水库又名金桂湖,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咸安一张旅游名片。外人只知其景色迷人,殊不知,这里还是高悬在21公里外咸宁市区头上的“一盆水”。
南川水库承雨面积81.2平方公里,总库容1亿多立方米,下游防洪保护耕地34万亩,直接保护32万人。
受当年技术水平制约,大坝施工质量已难以满足如今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经多轮加固处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水库险情。特别是近年遭遇的几轮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让人心惊肉跳。
2017年,南川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工程开工,涵括大坝砼防渗墙、坝基及坝肩帷幕灌浆、坝顶砼路面及防浪墙等11项。目前,这些主体工程均已完成,总投资6300余万元,占批复总投资的98%以上。
“更加严苛的固防标准,更加先进的技术应用,使得如今的南川水库堤坝,套上了一层‘金钟罩’。”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的实施,加强了水库蓄洪能力,减轻城区河道防洪压力,增加了下游居民的安全感。
徐一钊介绍,今年我省夏季持续强降水概率较大,易发生区域性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严峻。但咸安同步推进的各项防汛水利工程,均在厉兵秣马,争分夺秒,进展顺利。
水患年年有,景状迥不同。记者相信,咸安的这些水利建设项目,这些水库、河流、湖泊的巍巍大堤,定能使洪水峰回路转,淦河也依然会“一江春水”入长江。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吴文谨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