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11-16 | 人围观
盘点今年以来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成绩,数据亮眼。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11830.81万人,同比增长25.6%;实现旅游总收入1614.54亿元,同比增长31.5%。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超过4379万人次,综合收入98.03亿元。国庆7天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33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22%;实现旅游收入107.44亿元,同比增长32.5%。
除了亮眼的数据外,贵阳市的旅游形象也不断提升。9月,花溪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贵阳市连续5年蝉联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清明、端午、五一、国庆期间,贵阳市均入选携程发布的最受欢迎旅游城市榜单前十。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2016年11月我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的不懈努力。3年多时间,我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全域旅游已经逐步成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花溪区高坡乡秋日风光
1、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策保障,明确旅游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近年来,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贵阳市坚持规划先行,以全域旅游理念完善旅游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全域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对贵阳市城市性质的定位,贵阳市的五大城市职能之一就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围绕这一城市职能,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要求,贵阳市提出了“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突出阳明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加快布局两区两带八片”的全域旅游格局,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贵阳市温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贵阳市旅游环线旅游产业战略发展规划》《贵阳市旅游环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设计》《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旅游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及生态、文化、交通、消防等专项规划实现有效衔接。
此外,贵阳市还出台了《贵阳市大数据旅游三年行动计划》《贵阳市鼓励扶持旅行社发展壮大考核实施办法》《贵阳市入境旅游奖励试行办法》《贵阳市关于鼓励和促进全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在政策的支撑下,目前,贵阳市旅行社已经增长到282家,旅游客运企业达20家,旅游车辆达3000余辆,导游人员达9500余名,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4.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120.8万人,还建成了旅游数据铁笼,打造了智游贵阳、爽游贵阳等智慧旅游平台,开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创旅游商品品牌。
2、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增量主体,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游客在花溪区新哨村的葡萄园里采摘葡萄
近年来,贵阳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助力旅游产业发展。“2016年至今,全市旅游项目累计投资已达到114亿元以上。”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委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安排,市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据贵阳市财政局统计,2008年,我市市级财政旅游项目资金仅为800万元。2017年,已经逐步增加到15213万元。2018年达到48868万元。2019年,围绕旅游宣传、航班航线补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智慧旅游方面,贵阳市继续加大投入,除在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50600万元的旅游项目资金之外,还安排了政府性基金预算6000万元,用于加强我市相关景区旅游设施建设。
同时,贵阳市着力培育文化旅游发展增量。2019年,市领导带队主动出击,赴外开展文化旅游项目招商21次,先后前往深圳、上海、宁波等地对嘉宏集团、华强方特等公司开展项目考察对接。完成贵阳旅游跨境商品博览园、嘉宏物流全球中央仓等项目签约,推动落地以旅游跨境商品博览园和全球中央仓为龙头,涉及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仓储机器人研发、进口生鲜批发和中高端家具制造等“2+5”中高端消费项目。这些项目将着力培育中高端消费人群,积极开展旅游商品保税进口业务及直购进口业务,带动发展一批进口商品交易平台和O2O体验店,提升中高端消费供给,打造全球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和中高端消费地标,建设国际化消费城市。
此外,我市通过贵阳文旅创新产品(北京)招商推介会、第十四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文旅农商展等,邀请采购商洽谈采购,签订的文创、农特旅游商品采购协议涉及金额9900余万元,推出贵银施华洛世奇、黔粹行苗绣、黔艺宝手工彩绘玻璃工艺品等文创旅游商品,获得贵州十大文创产品称号;编制完成《贵阳市中高端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2019年—2030年)》,积极发展中高端住宿业,全市现有中高端酒店96家,在建、待建中高端酒店37家。
游客在青岩古镇游玩
通过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培育增量,贵阳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省“1+5个100工程”旅游景区建设等平台,旅游项目建设持续加快推进。推出时光贵州、多彩贵州城、阳明文化园等历史人文景点及1958梦幻之旅、天河潭水秀、方舟戏台等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打造泉城五韵、蓬莱仙界、桃源八寨、十里画廊、乡愁贵州、南山驿站、花画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提高型”示范点242个、富美乡村示范村30个、美丽乡村示范带20条。提升打造高坡、桃源河、南江大峡谷、苏格兰牧场等户外运动及素质拓展基地,推出猴耳天坑“超级大秋千”、枫叶谷户外拓展等项目,建成9个生态体育公园。提升打造贵御温泉、白马峪温泉、枫叶谷温泉、黔贵六广温泉、振华万象温泉等温泉康养景区,贵州景阳森林康养中心、开阳椿悦南江森林康养中心等3家基地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息烽南山温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乌当善美合森林康养基地等5家基地获批“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随着天河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以及恒大童世界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贵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3、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产业业态,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花溪区成功入选。紧接着,贵阳市迎来国庆“大考”,7天时间,贵阳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33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22%;实现旅游收入107.44亿元,同比增长32.5%。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全省接待入黔游客数量为2855.77万人次,而贵阳市的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334.77万人次,占到了全省接待量的46.7%。
游客量的增加,是对贵阳旅游接待能力的考验。
黔灵山公园游人如织
“目前,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8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住宿企业5850家,可提供房间15.7万间,床位26.75万张,其中星级酒店47家,避暑度假精品酒店50家。”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阳市不断提升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要素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吃”方面,贵阳将丝娃娃、酸汤鱼等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住”方面,引进了索菲特、凯悦、万豪、喜来登、希尔顿、凯宾斯基、雅高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14家,全市避暑度假精品酒店达53家;在“行”方面,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渝贵铁路、中环路、BRT、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开通旅游客运车辆3000余辆;在“游”方面,科学整合全市旅游景区产品、旅游交通配置、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相关要素,积极开发一批具有贵阳特色的一日游旅游产品线路;在“购”方面,组织举办了“贵阳礼物”贵阳伴手礼评选活动,9家旅游商品店成为“贵阳市旅游购物场所示范点”。
随着贵阳市旅游配套要素的不断提升,入境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也不断提升。今年国庆期间,贵阳市处理旅游投诉的结案率为95%,游客满意率为100%。
4、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加速振兴
“截至目前,贵阳市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数为11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有1867户。今年1至6月,贵阳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超过4379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98.03亿元。”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贵阳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游客在南江大峡谷漂流
“乡村旅游起步最早的龙广村在2011年就实现了‘减贫摘帽’,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村和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水东乡舍项目去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已帮助农户单户实现收益超过13000元,带动当地农家乐增收了50%以上;全县农家乐经营户已经超过700家,带动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12.5万人……”在8月28日的全省乡村旅游(民宿)工作推进会上,开阳县作为东道主汇报了近年来开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获得了全省同行的认可。
开阳县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优异成绩是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2018年以来,贵阳市结合乡村振兴、富美乡村行动计划,深化农旅融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投入力度,通过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综合环境,提升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此外,结合旅游扶贫工作要求,贵阳市还编制完成了《贵阳市旅游扶贫纲要(2017—2020)》《旅游扶贫实施方案》《九项扶贫工程子方案》,先后安排了550万元用于困难村及重要乡村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贵阳市成功推出了水东乡舍、乡愁贵州等一批典型的“三变”旅游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效果。
“按照《贵州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乡村旅游要带动贵州省五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受益增收,列入全国国家乡村重点村20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以上,达标乡村旅游村寨、客栈、经营户等达1800家以上,新推出和提升旅游村(点)1710个以上,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乡村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20%以上。”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阳市将按照相关见要求,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以精准旅游扶贫为工作目标,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 钱丽/文 石照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