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关注微信 要闻日报 - 要闻日报是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你的位置:头条资讯

旅游+脫貧,激起希望的火花

来源:2020-03-08 | 人围观

原標題:旅游+脫貧,激起希望的火花

旅游+脫貧,激起希望的火花

熱瓦普響起來,天南海北聚起來!10月29日,疏附縣吾庫薩克鎮托萬克吾庫薩克村手工藝人馬木提江·熱合曼為游客彈奏熱瓦普,並與廣州游客合影。李楨楠作

編者按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全疆特別是南疆四地州的干部群眾既面臨著大考,也迎接著檢驗。按照規劃,今年南疆四地州將有12個縣市脫貧,為脫貧攻堅取得最后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在此關鍵時刻,本報選派全媒體記者組成4個調研小組,分赴12個縣市蹲點調研,通過落在實處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錘煉,講述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脫貧故事,全景式展示各地扶貧開發的工作成果、亮點和經驗探索。今日起,本報推出“報告總書記脫貧有信心”專欄和專版,敬請關注。

如果總結近年來新疆的發展亮點,那麼旅游必然是一個關鍵詞。隨著穩定紅利的持續釋放和旅游興疆戰略的全面實施,新疆旅游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呈現出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態勢。

進一步考慮,旅游作為服務業的一種形式,卻能夠整體帶動一二三產業,形成發展合力。特別是當旅游與扶貧相結合時,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人還是原來的人,鄉村還是原來的鄉村,發展卻進入了新的境界。

而在疏附縣這個旅游資源並不算富集的土地上,來自政府、社會與群眾的各方力量,正開動腦筋、堅持不懈,寫下一個個打動人心、催人奮進的脫貧故事。

更廣的收入渠道

深秋的白楊樹落葉繽紛,蓋孜河的流水潺潺而過,岸邊的木籬笆被漆上了紅色、黃色和綠色,沿著蜿蜒的河流一直走,就到了疏附縣塔什米裡克鄉阿亞克色日克阿塔村的水磨坊。

這個有著150年歷史、如今已是村裡標志性建筑的水磨坊,兩年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沒人來磨面,我們賺不到錢﹔沒錢打理設備,磨坊越來越破。”水磨坊第三代主人祖農·茹回憶說。

“百年磨坊,磨的是情懷,隻要能打出品牌,就是旅游脫貧的重要載體。”在中國農業銀行新疆分行駐阿亞克色日克阿塔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白雪原的協調下,原址重建的水磨坊修舊如舊,不僅保留了傳統的生產方式,還在建筑設計上有了更鮮明的民族特色。

如今,曾經的深度貧困村越來越熱鬧。十裡八鄉的群眾,閑暇時都喜歡來水磨坊轉一轉,停下來欣賞磨坊的建筑特點,再順便買上幾袋面粉。“工作隊專門幫我設計了2公斤裝的面粉袋,還印有我的頭像,我都快成村裡的‘明星’了。”祖農笑著說。

還是原來的產品,還是原來的味道,卻因為遠道而來的游客,產生了不一樣的價值。村民的增收渠道,隨著游客數量的不斷增多,正在日漸拓寬。

10月29日上午,疏附縣吾庫薩克鎮托萬克吾庫薩克村手工藝人熱合曼·阿布都拉的手工作坊裡被20余位來自廣州的游客擠得滿滿當當。熱合曼的兒子馬木提江·熱合曼彈起了歡快的熱瓦普,導游則在旁邊介紹展廳裡琳琅滿目的樂器。在大大小小的樂器中,小型的維吾爾族手鼓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不一會兒就賣出了幾個。

從手工作坊出來后,游客們來到村民熱合曼江·吐爾遜家,體驗當地村民的生活。女主人吐提姑力·吐爾遜用新鮮美味的甜瓜、葡萄和馕接待了來自遠方的客人。而晒在院子裡的紅棗則成了全場的焦點,品嘗過后,游客當場下單。

無論是種地、磨面,還是制作樂器,抑或是在更大的范圍內,村民們生產生活的軌跡一如既往,但在旅游的推動下,他們年復一年的勞動卻有了更多的回報。而從其他角度來看,游客們享受到了最地道的產品和最有特色的服務,旅游企業有了更多利潤,地方也積累了更多的發展實力,多方融合之下,成就了旅游脫貧的多贏局面。

更多的職業身份

對於貧困地區的群眾來說,長年累月的機械性重復勞動,使他們在熟悉的領域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徑變得十分困難。而旅游給他們帶來更深刻的影響,則是職業與身份的變化。

10月29日中午,托萬克吾庫薩克村葉子海民俗風情園裡,廚師麥麥提薩力·阿卜杜熱伊木正在為游客制作拉面。今年7月才從疏勒縣職業高中畢業的他,通過招聘來到風情園,如今他每月能拿到3500元工資。

家裡有6口人的麥麥提薩力,在成長的19年間目睹了家人辛勞的付出,以及並不豐厚的回報。於是,從讀書開始他就打定主意不再重復父輩的生活道路。工作之后,這個顧家的小伙子每個月隻給自己留下幾百元的生活費,剩下的錢全部交給家人。他告訴記者,現在家裡煥然一新,生活條件比原來改善多了。“老板還跟我說,等以后游客多了,還會給我發獎金,所以我干勁很大。”麥麥提薩力邊說邊腼腆地笑著。

廚師有較強的專業性門檻,讓不少村民隻能看著麥麥提薩力每月3500元的工資眼熱,那麼離葉子海民俗風情園不遠的開心園農家樂,則為貧困群眾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服務員阿依努爾·亞庫甫今年27歲,來到開心園之前,她每天就是圍著灶台轉。等到農忙時,一家人全要下地干活,雖然很累收入卻並不高。今年6月,下定決心的她和丈夫商量后,把家裡的地全部流轉給了合作社,然后來到開心園打工。

10月29日上午,阿依努爾把農家樂裡裡外外收拾完之后,一頭扎進廚房開始備菜。“這些工作跟我以前在家做的一模一樣,但現在有錢拿,一下子生活就寬裕了。我現在每月都有工資,且農家樂離家很近,不忙的時候還可以抽空回家給老人和孩子做飯。”阿依努爾說。

正如阿依努爾所說,盡管勞動的內容沒變,但職業身份與收入情況卻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

此外,隨著旅游業精細化發展的不斷推進,行業裡的細分職業也越來越多。例如,僅在托萬克吾庫薩克村,就有專業樂器制作師、景區講解員等。這些此前在農村鮮見的職業,正為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助力,也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

更美的鄉村面貌

在常規認知裡,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否則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就沒有人來參觀體驗。但在疏附縣,盡管旅游資源相對匱乏、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健全,人們卻在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改善環境,上下一心為的就是讓旅游扶貧之路越走越暢。

10月29日,從傍晚開始,葉子海民俗風情園就不斷有游客進入。有的人在蕩秋千,有的人在玩蕩橋,還有的人動手穿起了羊肉串,熱熱鬧鬧的氣氛一直延續到天黑。晚上8時,上萬盞LED燈同時亮起,不同的造型將整個風情園的氣氛一下子烘托到了高潮。

盡管深秋的夜晚溫度有些低,但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興奮地在各處留影拍照。來自喀什市的游客李暢說,第一次來風情園游玩,沒想到村裡也有這麼美的燈光秀。

今年以來,佔地86畝的葉子海民俗風情園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10月18日開始的燈光秀,更是在每個周末的晚上都會吸引三四百人來參觀。“我們正在同旅行社對接,希望這裡成為常態化旅游線路的組成部分。”風情園管理人員方杰說。

缺少大自然的饋贈,但可以通過人的努力來補足。在最接地氣的鄉村,這種來自社會資本的嘗試給本地群眾增加了生活的樂趣,也帶動了更多人脫貧致富。而從更基礎的層面來看,旅游還為鄉村建設提供了足夠多的助力。

10月30日一早,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黨委委員、阿亞格曼干村黨支部書記田義修就來到村裡的葡萄長廊。200米的長廊上,已經堆滿了牡丹苗,這天開始將把牡丹苗陸續種植在長廊一側30余畝的土地上。這塊由8戶村民后院閑置土地平整而來的區域,也將在來年成為阿亞格曼干村的一個休閑去處。

“我們村最大的特點就是紅色旅游,借助習近平總書記到我們村實地考察的優勢,我們要在愛國主義教育及旅游開發方面做足功課。”田義修說,村裡確定了發展旅游的思路后,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今年以來,我們新修道路2.5公裡,安裝路燈164盞、垃圾桶120個。”

如今,走進阿亞格曼干村,路兩旁極具民族特色的房子格外惹眼,農戶家裡美人蕉開得正艷。不僅如此,為了適應旅游消費的需要,村子主干道兩側的店鋪,也從兩年前的四五家,變成了如今的60余家。“現在旅游設施還不完善,等到明年,我們的旅游廁所、旅游超市、小夜市和民宿全部建設到位,那將是一個全新的阿亞格曼干村。”田義修信心滿滿地說。

更高的發展期待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隨著疏附縣距離脫貧摘帽的目標越來越近,全縣上下圍繞旅游脫貧的思考也在逐漸生發。

“要給城裡人更多更好的鄉村體驗,讓他們願意隨時隨地來、開開心心來,最后讓他們來了還想來。”托萬克吾庫薩克村黨支部書記魏幫忠如是說。

在魏幫忠的引導下,村裡一塊40畝的土地被分割成了400份,每份一分地,租賃給城裡人種植。到了農忙時節,周末的時候不少“城市農夫”開車從城裡趕來,種地放鬆、休閑娛樂。“靠著土地使用費、日常打理費用等,一分地的經濟產出可以達到上千元,近80戶貧困戶能夠從其中分紅。”魏幫忠說。

托萬克吾庫薩克村的“城市農夫”項目,就是將旅游與農村生活深度融合的一種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游客的參與度更高、體驗更好,自然也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除了收入增加帶來的直接影響,旅游業的發展也為農村群眾打開了一扇認識外界的窗。曾經的一畝三分地不再是生活的唯一,人的變化成了脫貧中最大的變化。

麥麥提薩力說,自己很喜歡做廚師,閑暇時還能和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聊天增加見識,自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也越來越高﹔

阿依努爾說,村裡很多婦女都走出家門去工廠上班,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變化,自己也想做一個自信、美麗的職業女性﹔

很多人說,發展旅游讓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選擇的自由給了自己最大的自由﹔

……

“村裡開始發展旅游的時候,曾引起一些質疑的聲音。”田義修說,有的村民不希望村裡來很多陌生人,有的村民覺得旅游未必能賺到錢,但隨著一個個項目的落地,以及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引導工作的不斷加強,大家的熱情越來越高。

“現在,無論是常態化組織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還是廚師技能、禮儀規范培訓,大家參與程度都非常高。”田義修說,每個人都是導游、每家每戶都是旅游推介點的氛圍已經開始形成,而這才是未來發展最大的信心源泉。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疏附縣共接待游客40.21萬人次,同比增長43.8%,實現旅游收入8388萬元,同比增長67.3%。

旅游扶貧,路在腳下,更在遠方。

調研手記

旅游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盡管在產業結構劃分中,旅游業是服務業的一個細分領域,但如果將發展旅游當作脫貧的一種途徑,那麼其效果卻是融合了一二三產的綜合呈現。

在田間地頭,靠著旅游熱帶來的人流,農民地裡的產出賣得越來越好﹔在合作社,作為旅游紀念品被設計制作出來的手工藝品越來越多﹔在民宿、農家樂,不少農民成了廚師和服務員,收入渠道越來越廣。

如果將思路進一步拓寬,旅游帶動的不僅是收入的變化,還從更深層次對農村的發展和人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試想,臟亂差的環境怎會有人願意來休閑放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如何能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

從長遠來看,隨著旅游成為群眾的基本消費需求,其作用的發揮必然是一個漸進加速的過程。借助脫貧攻堅階段打下的良好基礎,旅游業一定能夠在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全面小康方面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白之羽 趙春華 何 玲 阿扎提·玉素甫江 呂伊晗 陶志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