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7-29 | 人围观
郑州CBD中央商务区风光。人民网霍亚平 摄
在郑州东站高铁站,多辆高铁停靠,宛如一条条长龙。人民网霍亚平 摄
百年前,郑州的名字叫“郑县”,京汉、汴洛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构筑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郑县由此被火车“唤醒”。如今,郑州“米”字形高铁雏形已现,已跨入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迈入了“万亿俱乐部”。
百年变化翻天覆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近日,决胜2020“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河南报道组走进郑州,深入感受脱贫后的千万家庭、亿万群众,在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巩义市长寿山景区风光。巴煜卿 摄
农民富:昔日荒山沟如今成了“聚宝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广大农民在党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埋头苦干,鼓起“钱袋子”,迎接好生活。
走进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竹林掩映中现白墙红瓦,一座座农家小院整洁雅致。再往里走,长寿山风情古镇令人眼前一亮。这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包含14条特色古街、400余间商铺的古镇,从纸上蓝图到拔地而起,只用了133天。这背后是竹林人为了过好日子的美好愿景,更是“小雨不停,大雨搭棚”的奋斗精神。古镇对外开放后,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观光体验,目前全镇20.7%的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尽享发展红利。
张晓棠,土生土长的竹林姑娘,2017年5月风情古镇建成后,她毫不犹豫辞掉了上市企业的工作返乡创业,在古镇开了一家酸奶店。辞掉好工作就不怕创业失败?“去别处创业可能会有这个担忧,但回竹林不会。从小到大,我亲眼见证了竹林的日新月异!”酸奶店营业第一年利润就达到70多万,“收入是我在上市公司上班工资的好几倍!”张晓棠说。
巩义市竹林长寿山景区电音节现场。 巴煜卿 摄
曾经的竹林村,“山高、石厚、土薄、水缺”,是远近皆知的穷山村,2000多人吃水要到4公里外的山下肩挑驴驮。现在的竹林镇,从穷村跃升为产业兴旺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华丽蝶变起步于当地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带头人、有一批好党员。
时至今日,竹林的干部群众依然津津乐道改变家乡命运的“七天七夜会议”。收集到的73条意见,归纳成一点就是竹林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党支部要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如今竹林镇已有上市公司3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工商企业275家,形成了医药、耐材、油服、电子、高铁配件等支柱产业。2019年,竹林完成社会总产值100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截至2019年底,巩义市42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立卡贫困户9750户29756人,其中脱贫不享受政策户6724户21579人,脱贫享受政策户3026户8177人,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巩义市竹林镇长寿山景区红叶漫山遍野,宛如一幅画卷。巴煜卿 摄
在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退休老人在演奏乐器。人民网霍亚平 摄
社区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共建梦想家园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循着歌声走进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在居民活动中心的手工房中,几名群众正在做麦秆画,颐苑社区的居民余守华说,她做麦秆画两年了,现在作品按件计费,每个月能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社区的治理水平直接反映着城市治理的水平,影响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近年来,上街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前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往往是夸奖的多、批评的少,空话套话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少。”颐苑社区支部书记何梅介绍说。为了破解沟通不畅、征集意见“两张皮”的难题,颐苑社区党支部探索实践了“小板凳恳谈会”,把居民议事会从社区会议室搬到居民小院里、议事广场上、楼院凉亭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邻里关系、楼院建设、社区治理拉家常、聊工作、提建议。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大家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共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在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社区居民在制作麦秆画。人民网霍亚平 摄
2019年11月,“小板凳恳谈会”上,林溪苑小区居民反映,移动机房在一楼噪音扰民,还存在触电风险,辐射危害。社区党支部迅速行动,联系移动公司,环保部门前来监测,召开两场讲座,与群众一问一答,解疑释惑。最终,移动公司与居民达成统一整改意见,并积极行动排除隐患,给广大群众吃了“定心丸”。
上街区社区治理是郑州市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的生动缩影。从民生需求出发,郑州还在打磨更多细节、出台更多举措:今年400个城市游园将开建,最小的游园占地仅1亩,百姓在家门口可尽享绿色福利;建设市民活动中心和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居住区分级规模,建立三级生活圈,形成十五分钟、十分钟、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不断提升生活便捷程度;运营城市书房,丰富市民精神生活……
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社区居民制作的麦秆画。人民网霍亚平 摄
更好的城市定义更好的生活。今年,郑州共实施公共服务与生态绿化设施建设项目518个,计划完成投资934亿元。以人为本促“城变”,在“匠心”建设、“走心”作为中,郑州人民的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郑州中车四方生产车间内,一名工人在进行车辆检查。人民网霍亚平 摄
产业强:“郑州制造”迈向“郑州智造”
走进位于郑州荥阳的中车四方公司,远远地看到了一个“大家伙”——郑州4号线列车车体。远观,列车外观设计融入了青铜鼎纹样元素,呼应郑州古都历史;近看,内部座椅蓝色为主,点缀活跃的橙色,简约中透出一丝时尚。值得一提的是,4号线列车车内还配置了空气净化装置,提高车内空气质量。
早在2016年,郑州地铁便实现了“郑州车,荥阳造”。郑州中车四方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每天1辆车的制造能力,2020年能达到每天1.5辆车的产能,已成为郑州地铁列车生产的主力军。
近年来,郑州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强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初步构建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制造”大步迈向“郑州智造”。
在中铁装备生产车间,工人在检查盾构机。人民网霍亚平 摄
2019年5月17日,全球首条在开放道路上试运行的5G无人驾驶公交车在郑东新区智慧岛正式启动。现场,宇通L4级自动驾驶巴士一亮相,便惹得嘉宾、市民纷纷围观体验。截至目前,累计安全运营超2万公里,接待乘客超12000人。宇通5G无人驾驶公交车见证了郑州产业转型升级。
郑州把智能制造作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打造辐射中部的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及方案输出高地,集聚发展新动能。如今,智能盾构装备、智能网联客车等领域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汉威电子等5家企业(项目)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机六院等8家企业的9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资金支持;好想你、格力电器、新天科技等35家企业建成省级智能工厂(车间);三全食品、辅仁药业、四方达超硬材料等127家企业建成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各项示范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在郑东新区智慧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汇聚了集国家级算力、算据、算法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核心发展势能,截至目前,智慧岛已聚集了5家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研发中心、12家大数据双创基地,入驻大数据企业超200家、私募投资基金机构160多家,吸引各类大数据人才2100余人。
高端人才的聚集,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郑州顺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势,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向“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奋力迈进,让城市承载起更多百姓的发展梦想,乘风破浪,奔向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