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5-31 | 人围观
数据在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而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资源,对互联网、云计算等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此掀起了建设数据中心的热潮。面对海量数据的产生、存储、交换以及传递,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对此,由中国IDC圈开设了“We访谈”活动,该活动邀请了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领域的企业高层、设备厂商、知名技术专家一一进行专访,分享他们对未来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和展望。
本次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上海数据港副总裁、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王海峰,他为我们分享了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当前数据中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做了展望。
上海数据港副总裁、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王海峰
中国IDC圈:数据港是目前少数同时服务于BAT和网易四家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云数据中心服务企业。您认为,数据港的哪些优势吸引这些巨头纷至沓来?
王海峰:首先是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中心能效管理。现如今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数据港能够帮助客户更大程度地降低能效成本。数据港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主要体现在数据中心前期规划选址阶段;数据中心设计理念、标准和评估指标以及深化设计阶段;数据中心采购和实施阶段;数据中心验证和验收阶段;数据中心运维和运营阶段。
其次是安全与效率兼顾的建设运维。对数据中心而言,只有进入到所谓运营或者运维阶段时才能体现其商业价值,运营和运维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要满足SLA,控制好OPEX。数据港目前已经连续57个月度运维无宕机记录、无违反SLA记录,强大的技术管理能力帮助公司在2017年连续3个季度在阿里巴巴全国数据中心排名第一,连续8年顺利保障阿里巴巴双十一安全稳定运行。
再次,创新是第一动力,数据港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数据中心设计、实施、运维和运营阶段,能够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包括冷冻水系统(间接自然冷却)和风墙(直接自然冷却)的多种工况组合、ICT设备和FACILITY运行能源消耗参数和指标的持续优化等,把丰富的清洁能源就地转化成强大计算能力,能耗水平比中国数据中心平均水平节能50%,能效管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数据港凭借高效的执行能力、杰出的技术水平、丰富的运营经验,以及对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优势,成为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及网易等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云数据中心服务商。所有数据中心客户合同服务等级承诺(SLA)达成率100%。
中国IDC圈:数据港的自身定位,以及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海峰:数据港目前是国内领先的定制数据中心提供商,未来目标成为云生态综合服务提供商。今后的数据港将会一如既往持续深耕数据中心基础建设领域,在定制数据中心领域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形成基地型和枢纽型两翼齐飞的发展局面,在华北、华东、西南、华南板块持续快速扩张,同时不断拓展混合云解决方案,以及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EPC+运维外包+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平台+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为形成未来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智能驾驶的云生态数据港目标不断前行。
中国IDC圈:目前数据港的业务分为哪几部分?数据港接下来会向混合云服务供应商发展吗?我们增加与阿里合作的混合云业务的原因是什么?
王海峰:目前数据港的业务布局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原有定制化数据中心,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客户及云计算巨头提供重点服务;二是对外业务拓展,从传统IT服务转变为对外服务供应商,像EPC、代维运营管理;三是利用自身优势,提供混合云服务。数据港已经开始进军混合云服务,未来数据港将开启全生态云服务业务模式。
未来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传统数据中心向更广更深层面的云服务方向发展,由于混合云能兼顾保护客户现有投资,简化运维、资源可弹性伸缩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数据港针对建筑面积10万平米以上的多栋数据中心提供了混合云解决方案。由于我们服务的大多数客户是云计算巨头,这让我们很容易变成混合云的服务供应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IDC圈:数据港今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建数据中心,是基于怎样的战略布局和业务考虑?接下来,数据港还将有哪些区域的新数据中心投入建设?
王海峰: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据呈现几何倍率的增长,作为载体的数据中心也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飙升,有资料显示,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数据资源大国,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中国数据中心发展需求的紧迫性,未来数据港将不断扩展新区域的数据中心建设,从传统意义上的北上广深走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三线城市,覆盖范围更细、更广。
中国IDC圈:数据港深圳和张北的数据中心从建设到运营均历时很短。数据港为何能实现这样快的建设交付速度?
王海峰:数据港深圳数据中心从建设到投入运营历时75天,张北数据中心从拿地到投入运营历时近11个月,而同行业平均需要2年左右,数据港快速的交付能力是与“效率成就所托”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
我们始终把客户的需求摆在第一的位置,加上我们丰富的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和全方位制度化的进度把控能力,技术创新应用能力、项目进度管控能力,使得我们相比同行拥有更快的建设交付速度。
中国IDC圈:在技术创新领域,数据港着重哪些方面的投入?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海峰:数据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专门成立了多个研发团队专注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建设。
在数据中心设计理念、标准和评估指标以及深化设计方面借鉴了国际绿色数据中心设计理念、采用了大量新的设计技术,诸如直接新风自然冷却,间接自然冷却和冷冻水系统等技术;采用更高效的ICT设备(网络和服务器)和FACILITY设备(高效变压器,UPS,冷机,水泵等);实施阶段注重具体工艺选择和实施质量上,更关注降低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在后期的运维管理过程中,通过能效管理平台及自主研发的运维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更加科学管理运营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实现了对于数据中心选址策略和规划的有效性验证、设计理念和深化设计的有效性验证、采购和建设的有效性验证,并且延续到了对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进行持续优化的阶段。
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数据港在亚洲率先采用了大规模风力发电运营数据中心,为国际绿色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树立了成功典范。
在绿色节能方面,数据港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水平比我国数据中心能耗平均水平节能50%,为中国数据中心的发展树立了行业标杆。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数据港多项云计算数据中心核心技术指标已经可以比肩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全球云计算产业巨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数据港获得了行业国家顶级科技大奖“数据中心科技奖——科技杰出奖(能效)”。不仅如此,早在2012年12月,数据港更是荣获了具有国际数据中心产业界“奥斯卡奖”之称的DatacenterDynamics两项国际大奖,标志着数据港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然得到国际产业界的认可。在前不久的CDCC年度峰会上,数据港更是通过在数据中心智慧化管理领域获得业界专家的高度一致认可,斩获“2018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
中国IDC圈:数据港是否担忧现有客户集中度较高,存在风险?
王海峰:数据港作为国内主要的网络中立数据中心服务商之一,目前的主要用户是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近年来公司连续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的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发展较为稳定。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数据港从未松懈,未来将进一步开放思维格局、着眼创新业务,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布局,在稳步提升核心业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开拓业务范畴,加快区域布局,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不断巩固、扩展现有市场,有效拓展其他区域市场。
中国IDC圈:今年,定制化数据中心大行其道。数据港的定制化数据中心,与同行相比有哪些不同和优势?
王海峰:首先,我们从创立之初就一直深耕定制数据中心领域,经过九年的发展,我们在定制数据中心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控制PUE或者能源综合指数方面不断树立国内行业标杆。比如在上海宝山数据中心项目中,凭借我们对数据中心早期规划和架构设计以及深化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控制,建设品质、进度、交付方面的严格把控,成为国家三部委第一批绿色数据中心试点重点考核项目。
其次,我们非常重视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及技术创新,我们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中心能效管理帮助企业控制OPEX。以数据港张北2A数据中心项目为例:首先在选址方面,参照国家相关产业布局指导文件(如:《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空气质量和风电、光电资源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设计理念、标准和评估指标、深化设计方面,借鉴了国际绿色数据中心设计理念、原型(如:YAHOO的鸡舍数据中心、绿色网格PUE和国内数据中心单位能耗值等项目管理标准),结合阿里巴巴IT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等)和Facility(主要是电气和制冷系统)进行整合。在设计中也采用了直接新风自然冷却(风墙设计),间接自然冷却和冷冻水系统等新技术。
在数据中心采购和实施阶段:采用更高效的ICT设备(网络和服务器)和FACILITY设备(高效变压器,UPS,冷机,水泵等),同时,在实施阶段的具体工艺选择和实施质量上,更关注降低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数据中心验证和验收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典型验证方法论和验证脚本,是少数可以不通过第三方机构验证并得到客户认可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我们将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单个产品测试、单个系统验证和综合系统验证过程中的各种场景模拟和假负载测试的数据,上传到能效管理平台作为后期运维能效管理平台的基线和原型。
在数据中心运维和运营阶段,数据港通过能效管理平台以及自主研发的运维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实现了对于数据中心选址策略和规划的有效性验证、设计理念和深化设计的有效性验证、采购和建设的有效性验证,而且延续到了对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进行持续优化的阶段。
中国IDC圈:作为数据中心行业的资深专家,对于目前国内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现状有哪些看法?您认为未来数据中心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海峰:目前云计算的发展大大影响了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IDC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批发/零售/合建/定制云计算数据中心快速发展,EPC建设模式开始出现。在建设成本方面,投资逐渐理性,技术不断成熟,行业建设成本也已形成标杆。规划设计领域,主流架构逐渐形成。无论是数据中心单体还是园区,数据中心容量规模逐渐加大。
回顾近年来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变化,云计算的发展推动了数据中心行业的标杆形成。未来数据中心行业洗牌和整合将会加剧,供应链和采购管理也趋于成熟,行业采购标杆已经形成,标杆管理将促进行业建设体系成熟化和建设模式进步。
数据港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重点关注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持续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未来的数据港,将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不断树立新的行业标杆,为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IDC圈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